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常识 >> 汇友钱隆智媒时代仍需人的在场

汇友钱隆智媒时代仍需人的在场

 

汇友

汇聚读者声音

友结同道中人

——汇友!

“播博汇”新开“汇友”版块,欢迎来稿!

编者按

人工智能尤其是AI主播的出现,给播音主持从业者带来了思考。我们的职业在多大程度上会被取代?又有哪些不被取代的理由?本期“汇友”我们来看上海主播钱隆的文章。

作者简介

钱隆

上海静安电视台主持人

上海戏剧学院

播音主持专业硕士

近年来,媒体融合已成为传媒行业的共识。在刚刚过去的年,媒体融合工作也已从省级以上媒体延伸到了基层媒体,从主干媒体拓展到了支系媒体。在这一过程中,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并被广泛使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沉浸式体验、大数据应用、云计算推送、中央厨房等等层出不穷。可以说,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悄然而至,媒体也迈出了从“融”走向“智”的步伐。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遍地开花,逐渐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也颠覆了人们对媒体,尤其是作为媒体从业者的播音员主持人的传统概念。

在建社87周年之际,新华社联合搜狗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共同推出了全球首位全仿真的虚拟主持人——“AI合成主播”。据称,该“主播”无论是从声音还是表情,都做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其不仅能全年天,每天24小时不停歇地提供服务。还能用无数个分身在不同的现场同时播报各种资讯。

由此可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新闻生产效率会被极大地解放,这也引起了业界和学界不同程度的担忧——这一专业真的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智媒”时代仍需“人的在场”

——人工智能背景下播音主持领域的业务标高与学术定位

一、播音主持行业可被替代领域的特征

不可否认,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AI主播”有可能会代替一部分真人主播的播报工作,但这也是由此类工作的特征所决定的。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Osborne和Carl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种职业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其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和银行职员。而这些职业的普遍特点是:标准化、程式化、规则化、重复性较高。

仅从“声音”领域来说,年,科大讯飞已和央视、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等联合“复活”了央视已故配音大师李易老师的声音,打造了首个AI全程配音的纪录片《创新中国》。而此次“AI合成主播”的出现,无非是将原本“声音”的合成技术拓展到了“声像”合成领域。其所替代的,也只是主播职业领域中的一小部分。

二、播音主持行业不可被替代领域的属性

当那些已被归纳出算法的工作内容被编写成指令时,便意味着这个岗位可以被智能技术取代。但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而言,除了“有稿播音”的职业范畴外,另一大职业领域便是无稿播音(主持)。主持人通过直接感受现场语境,遣词造句、妙语生辉,对受众产生吸引力。主持人的个性风格、个人形象,都是其思想的外化,智慧的外延。一个主持人能把话说好、说深、说妙,都是其人格修养和人文关怀的体现。由此可见,主动思考和共情能力是人工智能技术难以实现的人类独有的特质,“健全的人格感”和“沟通的创造力”因为是人性的特质和人脑中的思维,无法被一套固定的指令所描写和捕捉,其或将成为播音员主持人在“智媒体”环境下的卓越竞争力。

三、新环境下业界学界的应对原则与精进方向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发展,客观看待专业的局限。正所谓时代的命题要有时代的意义,人工智能在今后发展到何种阶段,是我们当前无法预测的,我们也就无需在当下杞人忧天于该技术会完全替代播音员主持人这一职业。

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对播音主持领域的挑战,似乎只存在于对单纯播报工作的替代。这反倒是给播音主持从业者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当这部分工作时间和领域被技术取代后,是否能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来提升业务领域中那些不能被轻易替代的技能;相关专业院校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又是否可以将更多的时间从对学生的技能教育有的放矢地转向素养教育。

时代的发展永远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无论人工智能来或者不来,如果从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一直停滞不前,被淘汰和取代都是必然的结果。

四、“智媒”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职业的新标高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播音员主持人不只是播报新闻的工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人与机器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有情感、有思想、会共鸣。任何一位被我们称道、被学界业界竖为标杆的新闻主播,除了业务基础技能的扎实过硬外,还能做到在对稿件的充分理解掌握下,作出符合国家、社会整体利益的价值判断,进而充分表达稿件想要传达的思想和内涵,与受众形成“共情”。能做到这些,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才更有意义,而这些似乎是当下人工智能无法把握的。

未来新闻主播的职业发展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将受众意识转为用户意识,从受众角度出发明确表达方向与方式,用个性化产品吸引受众;二是单向传播意识转为互动意识,要明确传播不是单方面灌输,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要做到通联双方,在有限时间里达到有效传播;三是传统宣传意识转为舆论引导意识,杜绝假大空,制造受众语境去引导受众,从而达到塑造社会角色、媒体形象,实现个人价值。

五、“智媒”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新定位

《中国播音学》明确,播音既具有新闻属性,又具有艺术特征;既具有再造性,又具有创造性等等。因此,我们的播音教学既包含语言标准化的规范,更要让学生懂得把握分寸感,形成感染力,拓展其个性化创造的广阔空间。

专业院校在对人才培养方面,在不忽视对学生“喉舌”意识的培养下,应努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的表达能够有个性、有责任、有温度、有美感,成为一个有公信力、有引导力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因此,专业教学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到具备创造性、人文性、艺术性的有声语言创作能力的培养上来,从根源上、入口上做到不继续培养未来会被人工智能替代掉的学生,真正夯实学术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未来。

此外,在学术研究领域,我们更应该具有危机意识,当下,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替代一部分新闻主播的工作了,试想,人工智能如果进入相关教学领域,我们应如何分配人工智能与专业教师的工作。在学术和人才培养领域,我们不能也不应拒绝技术的介入,我们是否可以让人工智能来完成教师的一部分可被替代的角色与工作,从而给出研究者与教师更多空间,让其更深入地思考与探索如何更好地提升与拓展教育教学能力及范畴,通过倒逼的方式,达到对学生更为完善的培养。

在可期的时间范围内,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其都是我们人类想象范围内能达到的最高峰,而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与反馈,似乎总是超越人想象之外的一种惊喜。人工智能,势不可逆。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尊重规律,着眼未来的社会需要,把握当下,主动调整,提高自己的社会适调性和职业适应性,提前练就一身难以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征稿启事

“播博汇”是我们共同的学术园地。如果您的文章与播音学科的教学、科研、实践等领域相关,不论是否已经正式发表,我们都非常欢迎您向我们投稿。

稿件请发往:bobohui

.







































白癜风前沿技术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hl/184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