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日
来
练
“
今天距离22考研倒计时天!
学习不断!
题目继续!
(PS:题目均来自勤思题库,真题+模拟题+课后习题,
题目质量可靠,请大家放心食用)
”
昨日答案
道德发展的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使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据此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前道德阶段(1-2岁)。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行为多与本能需要满足有关。儿童还不理解、不重视成人或者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
阶段二:他律道德阶段(2-8岁)。认为应该尊重权威和尊重年长者的命令。一方面他们绝对遵从成人、权威者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们也服从周围环境对他们所规定的规则或提出的要求。这与幼儿思维的刻板性、不可逆性有关。
阶段三: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儿童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有了自律的萌芽,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认为公平的行为都是好的。关于惩罚,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总之,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皮亚杰对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得到了在许多其他文化背景下研究结果的证实,具有文化适普性。但是也有研究表明,皮亚杰可能低估了年幼儿童的道德推理能力。
(2)科尔伯格以两难故事实验(海因兹偷药)为基础,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和六阶段理论。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做出道德判断的基础。道德推理的最低水平是以自我的利益为基础,最高的层次则围绕社会利益,不管个人收益如何。
①前习俗水平(4~10岁)
儿童处于外在控制时期,服从得到奖赏、逃避惩罚的道德原则;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儿童专注于行为后果,遵从他人的规则以避免惩罚、得到奖赏;
阶段二,相对功利阶段:儿童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以被满足的程度来评价行为。
(2)习俗水平(10~13岁)
儿童将权威的标准加以内化,他们服从法则以取悦他人或维持秩序;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三,寻求认可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儿童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会根据行为者的动机、特点以及当前情境评估行为;
阶段四,顺从权威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阶段):儿童开始考虑到社会体系和良心,自己的责任,显示出对较高权威的尊重,并力图维持社会秩序。
(3)后习俗水平(13岁以后)
道德观完全内化,儿童认识到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从中进行选择;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五,法制观念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人们以理性方式思考,重视多数人的意愿和社会福利,认为依法行事是最好的行为方式;
阶段六,价值观念阶段(普遍伦理原则阶段):人们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行事,行为受到自我良心的约束。
科尔伯格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所有这些发展时期,事实上,有些人直到成年也没有超越寻求认可阶段或顺从权威阶段。
选择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DC
下拉看解析
1.伊扎德认为,个体生来就有的情绪反应是(C.惊奇、苦恼、厌恶、微笑和兴趣)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儿童发展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本题是对伊扎德情绪理论的直接考查,要注意题干是要求回答“生来就有”的情绪反应。
伊扎德认为情绪特征来源于个体生理结构,惊奇、苦恼、厌恶、微笑等都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
故本题选C。
2.对于14~22个月大的儿童来说,男孩喜欢玩小汽车类的玩具,女孩喜欢玩娃娃和毛绒玩具。这种对玩具的选择体现了儿童的(D.性别偏爱)
本题是对儿童性别社会性发展性的考查。题干反映的是不同性别的儿童倾向于选择种类不同的玩具。
分析答案,性别认同是个体在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性还是女性的认识和理解。
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或女子气的知觉信念。
性别偏爱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最初表现在对不同玩具的偏爱上。
故本题选D。
3.个体出生后,身体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分别是(C.婴儿期和青少年期)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个体发展特征的掌握。分析题干,要抓住题干中“身体发育”这个关键词,这是该题寻找答案的线索。婴儿期和青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育的两个高峰时期。
故本题选C。
简答题
亲社会、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配合大家的复习进度,
大家可以只考虑要点框架,
随着复习时间的推进,
会增加完整性和时间控制的要求。
完成题目的小伙伴
记得在评论区记录
打卡天数+答案要点+学习心得
还有普通心理学的练习题哟~~
做题目有困难
添加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