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昨天(27日)凌晨,艺人高以翔在浙江录制节目过程中晕倒。送医后经过近3个小时的全力抢救,医院最终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据媒体报道,节目录制到凌晨2点多,高以翔在奔跑中突然感到不适,在倒地前曾大喊:“我不行了”。高以翔出生于年,年仅35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令人痛心!“心源性猝死”为何会发生在这样年轻的人身上?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发生?发生之前会有什么先兆?今天有必要一起了解一下。心源性猝死发生与哪些因素相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24小时内死亡的患者为“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见的意外死亡原因,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为54.4万,为全球首位,发病患者的生存率通常低于1%。心源性猝死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与发病风险相关的因素有:吸烟、过量饮酒、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等,规律的运动会降低风险,而剧烈运动反而会增加发病风险,在男性中尤为明显。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增加,该疾病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一些青年人发生猝死除了与潜在的心脏疾病相关外,还与过度紧张、情绪激动、熬夜等诱因相关。此外,寒冷的冬季也是猝死的高发季。这些年还一直有传言说,个子高的人更容易猝死,这是真的吗?个高的人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更大?事实上,个子高的人因为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大脑的距离比较长,心脏的搏动能力需要更强,而在运动状态下血管承受的压力也会增加。但是只有当患者有先天的结构性缺陷存在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才有可能会增加。个子高的人在循序渐进的运动过程中,身体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些列结构上的代偿。因此,个子高的人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更大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心源性猝死发生前有哪些先兆?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发生猝死前,有些病人会胸闷、心跳过缓、乏力、呼吸困难;在发病前几个小时,会出现剧烈的胸痛、心慌、肢体麻木、晕厥等症状。晕倒会有很多原因,不一定是猝死。低血糖、脑出血、晕厥也可能会晕倒。但对于“猝死”的判断,一定是以“心跳骤停”作为标志。判断心跳的方法一般采用手触摸颈部或者腹股沟大动脉,感受其有无搏动,搏动消失时才可判断为心跳骤停。那么,应该如何急救呢?一定要记住黄金4分钟。什么是黄金4分钟?提高心源性猝死生存率的关键手段是——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和体外自动除颤器(AED)。人心脏骤停后4-6分钟内大脑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在心源性猝死发病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并在8分钟内完成生命支持,可以使患者生存率达43%,4-6分钟心肺复苏生存率为17%,超过6分钟的生存率仅为4%。因此,当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应该首先拨打,然后对其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或体外自动除颤。体外自动除颤应该怎样做?体外自动除颤用到的是自动体外除颤仪即AED,是一种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只要启动电源,根据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进行操作即可。目前国内有些公共地方也有配置AED,比如机场、火车站的人口集中的地方和国际酒店。“心肺复苏”法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急救技能,但注意不是对所有晕倒的病人都能用心肺复苏。哪些情况下不能用心肺复苏?病人晕倒时,首先需要判断病人是否有自主呼吸,只有心脏骤停的患者才需要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脑出血、脑梗塞等病人也会有晕倒的症状,却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这类病人晕倒时,应该及时帮助清理患者口腔杂物,将患者颈部垫高,头部后仰,下颌托起,将头部偏向一侧,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避免呕吐物进入气道造成窒息。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1、必须重视自己身体变化的信号,千万不要认为年轻就一定不会有心脏的问题。2、保持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3、放松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4、适当运动,避免过度疲劳时进行剧烈运动。5、戒烟戒酒。大家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远离心源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