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使没有明显的危险因素,脑血管也会早“生锈”容易引起“脑中风”
众所周知,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高血脂症、心脏病、TIA、50岁以上男性是脑卒中最主要、最常见的高危因素,而有的人既没有高危因素,年龄又不大,血管怎么就“生锈”了呢?
告诉大家:血管“生锈”指的就是医学上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脑梗塞或脑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它多发于老年人当中。但是近些年,脑卒中发病人群开始出现年龄前移的情况,不少青壮年的血管也开始早早“生锈”。
对于这种情况,专家指出,这主要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与高脂血症有关,而高脂血症的发生,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关,另外,年轻人抽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极易造成血管提前老化,继而发生血管疾病。血管“生锈”容易引起“脑中风”,脑中风虽然很可怕,但也不必恐慌。除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及时接受药物和微创治疗对于清除血管“锈迹”都很有效。至于那些过于肥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或自身血管存在病变的脑卒中易发人群,更要重视早期预防。因为脑卒中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
2脑卒中高危人群该如何综合预防
脑卒中的预防应该从幼年做起,如果您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就早期检查、早期干预治疗、力求防止推迟脑卒中的发生,其综合预防要做到下几点:
(1)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着重了解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的指数;(2)有危险因素时及时请教脑血管病专科医生给予指导和治疗;(3)除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熬夜等;(4)合理饮食,应低盐、低脂肪、低糖、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脂肪、丰富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饮食;5)适当增加活动量,科学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6)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气候变化,老年人冬天因注意头部保暖,夏天注意防署,多饮水每天最少ML以上为宜;(7)调整生活方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过劳,切忌激动、暴躁;(8)积极治疗,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定期在脑血管病门诊随访。
3脑卒中及高危人群患者的错误认识有哪些?
⑴每年春秋输两次液会预防脑血管病;⑵中风发病突然,无法预防;⑶青年人不必担心得中风;⑷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中风;⑸血压降得越低越好;⑹脑血管狭窄都可以用支架治疗;⑺不一定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血管病;⑻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能起到预防脑血管病的作用;⑼瘦人不会得中风;⑽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吃吃停停;⑾中风治好后不会再发;⑿血压高时服药、血压正常时就可以停药。
4脑卒中预警信号自测
⑴突发的一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或无力;⑵突发的视力模糊或失明,尤其是单侧;⑶失语,说话或理解语言困难;⑷突发严重的原因不明的头痛;⑸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是突然跌倒,尤其是伴有上述任何一个症状的时候;以上症状的持续时间可能短到几秒钟。但不论时间长短,只要发生以上症状,就应及时就医。
5为什么要对脑卒中及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与干预?
您已知道了,脑卒中的四大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而治疗的“黄金关键时间”仅在发病后的3~4.5小时的溶栓治疗时间,这就等于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决定因素。目前,我院已设有脑卒中专家门诊、脑卒中单元病房,主要工作就是对武清及周边地区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防治,建立脑卒中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绿色通道。对所有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及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其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系统化的、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进病人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花费,有利于住院病人出院后的管理和社区管理,为患者以后看病查询资料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将跟踪随访,掌握您的病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与健康指导,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
6.什么人容易得中风?
答:中老年人及素体肥胖之人容易得中风。中医认为“年逾四十,阴气自半”元代王履《医经溯洄集》曰:“凡人年逾四十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显而易见,年龄到40岁以上,其中久病体弱的人,如平素患有头晕、眼花、手足四肢麻木者,容易发生中风。此外,人到中年以后,如果不重视体育锻炼,不注意劳逸适度,由于人体气血失调也容易得病。五脏真阴耗伤,不能制阳,阴失衡,易发中风。肥胖之人易得中风,胖人多有气虚痰湿盛的毛病。如胖人自觉身体沉重、走路急了发喘、打瞌睡等表现都与气虚痰湿有关系。因为气帅血行,如果气虚了便可以影响血液的运行,另一方面由于体内有痰湿的停留也能造成气血通行不畅的情况,这是因为气血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中风。
7.脑卒中是否可防可治?
答:答案是肯定的。
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纠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发生后,在3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包括溶栓治疗在内的有效救治措施,能够挽救部分尚未梗死的脑组织,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但在我国只有不到2%的医院并接受溶栓治疗。
8.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预防脑卒中?
答:生活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四点: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血脂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4)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10点:
(1)饮食要清淡:
(2)适度增加体力活动:
(3)克服不良的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变换体位、便秘;
(6)注意气候变化;
(7)每天饮水要充足;
(8)看电视、上网等不要太久;
(9)保持情绪平稳;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总之,脑卒中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的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病率一定会下降。
9.为什么要适度增加体力活动来预防脑卒中?
答: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罹患卒中的概率明显减少。据统计,40岁后的男性积极运动比不活动的同龄人发生卒中的风险低30%。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脑的血流量。运动能够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运动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在实践中,以每天快走30分钟为例,罹患脑卒中的危险性可降低30%。快走是指在12分钟内走完1公里的路程。增加体力活动的方法和形式还有很多,比如骑自行车、慢跑、爬山、练太极拳等等。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每次的活动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最好能长期坚持。
10.脑卒中的症状有哪些?
答:(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损伤神经功能所致。
(2)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于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征兆。
(3)面、舌、唇或下肢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意识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4)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整日昏昏沉沉。或性格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冷淡,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甚至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都和脑卒中有关。
(5)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嗝、呕吐等,这是植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上述症状,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但只要有症状出现,就是中老年人脑卒中警报,要特别警惕。此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医院诊治。
11.青年人是否不必担心罹患脑卒中?
答:脑卒中的主要患者群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2/3以上的脑卒中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高枕无忧。现在,脑卒中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筛查致病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乃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12.脑卒中症状出现后应该怎么办?
答:(1)如果发现脑卒中症状,要保持冷静,卧床休息,通知周围人或家人,并且让了解病情的家属陪同入院以便给医生提供详细病史。
(2)紧急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选择能医院。脑卒中最佳治疗时机是发病3小时内,不能等待自我转好,以免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搬动最好用担架,避免途中颠簸。
(3)家庭紧急处理。如果家里有血压计的话,测量并记录血压。注意不要给患者使用一些不能确定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果脑卒中患者已经出现吞咽困难的问题,那么喂药的过程很有可能出现呛咳、误吸、窒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女人白癜风北京市白癜风治疗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