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病因 >> 我们所说的时间也许是窄化了的时间,我们所

我们所说的时间也许是窄化了的时间,我们所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m.39.net/pf/a_7064742.html

最近读了一篇有关时间的文:《时光淌过大脑,是否留下河床》,又正好阅读了《人类简史》中有关文字改变大脑意识的部分,两相对照,觉得很有趣,不妨一说。

《时光淌过大脑》文说“正是对时间流逝的体验和知觉,驱动了人类的进步和演化乃至文明的建立,时间无愧人类的第一项伟大发现。”

也就是说,时间并非客观物质,不同于眼睛能看到,手能摸到的石头,在人类早期,天地间也没有一个刻着固定数字的表盘咔哒咔哒整天走着,让大家知道这就是时间。

时间,更像是一种人类构建出来的想象。

《人类简史》中提到,整个人类社会都是由想象构建的,我们社会的贫富阶层如此,我们的商业规则如此,我们的法律规则如此,包括国家、经济、文化的概念,以及自由、民主等等的所有概念,都是我们大脑构造出来的,都不存在于生物基因,而是存在于人类大脑想象力构建的文化基因中。

看来不仅仅是人类社会,还有这个世界的某些宇宙规则,也是由人类的想象赐予的。

也是哈,所谓的真理,都是还没有来得及被更真理的认知推翻的认知。

我们目前所认知的这个“一维性的、具有因果性的、均衡滴答的时间”这个真理,也是如此吧。

时间究竟是什么?《时光流淌大脑》认为“我们可以把握到两个关键点,时间具有顺序性和连续性,对应到我们对时间知觉的两个最基本方面——即时序知觉(perceptionoftemporalorder)和时距知觉(perceptionoftemporalduration)”

时序知觉是指:时序知觉描述了我们对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知觉。……我们很难察觉,我们大脑中对时间概念的表征正是一条有方向的一维直线。正如乔治·莱可夫(George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写道,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基于对空间的隐喻映射,时间是一维的矢量空间。正是因为在我们的思维中,时间具有方向性,导致时间的不可逆性,所以才有了无数类似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类将时间视作流水的绝妙比喻。

有趣的部分来了:为什么要强调“在我们的思维中,时间具有方向性”?难道在我们的思维之外,时间不具有方向性吗?也许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时间不具有方向性,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会有怎样的变化。但是我们能够轻易想象的是,对时间的一维线性知觉模式,即线性时间的思维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是“因果”。……这种对事件间因果联系的推理和认知,正是由我们对时间的一维线性知觉模式所导致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试想一个没有因果关系的世界。……休谟(DavidHume)很早就对因果问题提出过他的思考,他认为我们所认为的因果联系无非是感官经验上的连续性导致的,而事件发生时的“恒常联结”却是我们无法察觉的。而对这种因果联系的认识便是基于我们知觉时间的本能。如果我们丧失了时序知觉的本能,那么我们知觉到的世界也许早已尘埃落定,只等我们去经历和感受。在那个世界里,我们的大脑无需再对环境进行预测和控制,那么秩序和文明建立的动力源于何处,我们还未可知。

时距知觉是:时距知觉描述了我们对事件持续时间的知觉。从武汉乘坐飞机到北京需要约2个小时,认真上完一节课大概需要45分钟,在繁忙的十字路口等待红灯变绿可能需要60秒,这些都是我们对事件持续性的描述。……人们往往并不能准确地去估计时间,并且对时距估计的准确性往往受到目标刺激的物理属性的影响。

我总结如下:时间是一种感知,我们认为时间有前后,是因为我们经历的事情有因果、有先后;与此同时,经过实验发现,我们没有准确感知时间间距的能力。

该文提到了姜峯楠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电影《降临》原作)中外星生物七肢桶:七肢桶没有线性时间的概念,在它们的思维里,事件的发生不存在先后关系,也并不依赖因果联系。它们一生的故事如同电影的胶片,全都未经雕琢、毫无保留地在它们的“大脑”不断重映,未经历的已然发生过。

很巧,正好同一天,我在读的《人类简史》中,读到人类因为发明了文字,而让大脑有了外挂记忆存储系统,从而使得人类社会规模化大发展,文字可以视为人类文明的基础。

与此同时,因为文字的产生,以及与文字相关的文字编目、检索和处理信息系统的诞生,这一系列人类发明的“我们的大脑外挂”,都和大脑原本内建的机制非常不同。

“在大脑中,所有数据都自由地互相联结”,但对负责官僚制度的文字和数据来说,各种数据必须分清楚不同抽屉。“这也正是文字对人类历史所造成的最重要影响:它逐渐改变了人类思维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过去的自由连接、整体思考,已经转变为分割思考、官僚制度。”

正是在这段话下面的评论中,有人提到了七肢桶,琪琪的小镇说“萨丕尔沃夫假说指出,人类的思维模式受到其所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面对同一事物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即语言决定思维模式。电影《降临》中,外星人就因为有非线性的语言,从而拥有了感知未来的能力。所以语言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也阻碍了我们的纵深思考能力?”

——我认为有阻碍。

事有凑巧,或者说,共时性原理发生了作用,我今天又看到了微博上有人引用的荣格的一段文,题目叫“人生是可疑的尝试”,其中说到“我的一生是潜意识自我实现的一生……也有人成为我难以忘怀的回忆,只因其名在我的命书中向来就赫然在册,而与他们相识同时也犹如重新记起。”

——这正是我最近的体会。假设“我曾在梦中见过的前世某人,出现在现实中”是真的,那么,我们大脑中的时间可能是多维的,过去的也同时是未来,而未来的又早在过去已经经历过。这正是荣格的潜意识的意思,也是七肢桶的多维时间世界。

换句话说,也许我们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包容宇宙万物的大脑,而因为人类整体发展处于婴幼儿阶段,所以大量的大脑潜力(潜意识)被隐藏了,大量的大脑功能未被开发,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被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定义为一个三维空间,一维时间的阶段,而事实上,如果人类继续发展下去,万年后的人类也许如同七肢桶一样,会发现自己处于多维空间、多维时间中。

感知多维的能力,也许并不是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只不过目前还用不到这个能力。

也就是说,时间也许是完全可以被预知的,所有的事情也许是有定论的,时空也许可以交错……如果将来的世界,这些能力都被利用起来,那个世界也许会是一个相对于今天的、非常自由的世界吧?

如果时间事实上真的如此多维,只不过我们还没有能力感知而已,那对我们的生活来讲,这个认知会带给我们什么改变呢?我想,也许是否有自由意志会值得思考,也许在没有自由意志、我们将经历的一切都是注定的前提下,在我们预感到自己命定的前途时,也许启用一切思考,让自己可以活得更好。

比如一个人注定癌症而死,在他没有得癌症的时候,他可以一味否定这个前途,一味推开导致最后没有做好准备死于慌张;也可以不去感知未来,活在稀里糊涂的迷茫中;或者可以正视以及为未来做好准备,如果它真如此来了,那就淡定应对。

宿命绝不是消极主义。

比如如果有人总觉得他的成功会带来厄运,那为了不成功而拼命作践自己,就不是一个勇敢的宿命主义者,而是一个懦夫。正确的做法是,迎接自己将来的成功命运,也同时迎接随着成功而来的一切变化。

反正人总是要死,不逃避的人生,才是真正活过的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ys/20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