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脑卒中有着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是成年人致残的首位原因,给患者本人及家庭与社会都造成了巨大负担。不少患者的首要诉求都是希望能走起来,而这也是康复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受限于年龄、病程、病灶位置、其他基础疾病等因素,患者想要很快迈起步来并不容易。针对那些恢复潜力有限以及家庭条件一般的患者,或许我们可以借助康复辅助器具来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走起来,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例如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足托。
足下垂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问题,脑卒中患者由于不可逆性的中枢神经受损,使得大脑皮层支配的高级运动机能受到抑制,出现下肢伸肌群张力异常增高,易出现踝内翻,足下垂。同时小腿三头肌持续痉挛导致跟腱挛缩,使得可逆性的足下垂发展成不可逆性的足下垂。
而足托顾名思义,即是对脚有支撑作用的一种辅助具,能够对踝关节的运动加以控制,使其拥有相对正常的屈曲角度。针对卒中患者,足托可以可以在早期辅助佩戴者较好地进行迈步等活动,抑制小腿三头肌痉挛,同时配合康复训练便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实现步行愿望。
孙大娘今年78岁,病程6个多月。之前因疫情原因,在家自行锻炼了4个月,但刚来时立位平衡仅为1级,Hoffer步行能力为I级,无法步行,辅助下亦伴有明显的代偿,步行的稳定性很差,效率低下,无法自理。经过康复治疗后仍遗留脚趾屈曲,小腿三头肌张力升高,足内翻等问题。
康复前
为避免大娘小腿三头肌过度代偿导致痉挛,对其进行了视觉剥夺下的平衡训练、加强前庭感觉的输入和在此基础上的步行训练。出院时,大娘的立位平衡接近3级,步行能力分级改善为III级家庭性步行,居家情况下可以自如活动。
康复后
刘大叔今年55岁,此次发病未见明显后遗症,近3年前曾患急性脑梗死,遗留有右侧肢体偏瘫,这次来主要是想改善一下步行的速度和稳定性。刚入院时步行能力为II级非功能性步行,立位平衡2级,大叔右小腿肌肉已经明显变形,足内翻脚趾抓地明显,给步行造成了很大影响。
康复前
因住院时间有限,病程也发展至后遗症期,我们向其推荐了足托,以尽快达到大叔的要求。通过加强重心的转移、躯干的平衡训练、增加前庭觉的输入,大叔已经能够摆脱拐杖,立位平衡达到3级,步行能力也改善为IV级社区性步行,步行的速度和稳定性都有了很大提高,基本满足了自己的诉求,进而出院回家。
康复后
借助于足托的应用,不少患者的步行愿望得以实现,重返家庭及社会。矫形器的使用大大帮助了患者功能的恢复,但仍需专业的治疗师指导并配合其他功能锻炼才能恢复至更加水平。大医二院钻石湾院区康复科治疗团队由衷地希望所有卒中患者能早日康复,也欢迎有相关需求的患者及家属前来咨询,我们必将不负所托,竭诚为您服务。
文字、视频/康复医学科饶兵兵
校审/康复医学科胡守玉代永利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