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是事物的混乱程度,熵值越高就说明该事物越混乱。
突然我有一个想法,如果思想也可以用熵来衡量,那么当我们迷茫、彷徨的时候是不是说明我们思想的熵也很高呢?
而当我们平静时我们的思想的熵值就低,这时我们的心态平和、稳定,能清晰的看待事物,能妥善的安排一切,不会彷徨,内心平安喜乐。
那么如何让我们思想熵值降低呢?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在孤立的系统中不可逆转,嗯,熵增不可逆,所以我们思想的熵也无法降低咯?
这倒未必,有句诗说的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把我们的思想比作池水,不学习新的知识、不接触新的事物,这池水自然会越来越浑浊。
但让我们逆向思考一下就会明白,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考,那我们思想的这座池水就会越发通透明净。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呢?
这就是我构想的“熵减思想法”的核心了,问自己三个问题。
对你来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你觉得什么是有意思的?什么是有价值的?
生命有意义吗?嗯,这个问题如果从宏观的角度下来回答那就是“一切皆无意义”。
个体对群体来说无意义,人类不会因为某个伟人逝去而停止前进的,地球不会因为人类灭绝而停止自转,恒星不会因为地球毁灭而不再释放光与热,浩大无尽的宇宙之中,万千星辰的明灭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细沙轻轻滑落。
一切皆无意义,这便是虚无主义,但还有人文情怀,从个体角度来看人才为人,人才有意义。
我们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是朋友的朋友,社会关系赋予了一个人意义,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是我们自己的一切。
当我们闭上眼睛时,世界一同熄灭。
王阳明说过:“当你未看这花时,这花同世界一同寂灭,当你看这花时,这花同世界一同鲜明起来。”
这便是唯心主义,而生命的意义我觉得就在此处,它是心学的,是自能自证的,只有自己才能确定自己的生命意义,生命的意义是纯粹的精神性。
说到这里,我捡起我脑海中一段我自己曾写下的诗句“我在海边漫步捡到一粒沙,此刻这粒沙与宇宙同价。”
说的是我捡起这粒沙的时候,我的内心得到了圆满,自在喜乐,如果幸福可以用数值来衡量的话,此刻我的幸福指数就是满分,就算未来我得到了宝藏、获得了权位,哪怕得到了永生,成为无所不能的神,那一刻我所能得到的幸福和圆满也不过和现在一样罢了。
所以此刻这粒沙与宇宙同价,观赏这粒沙、感受其触感,我的心境就得到了圆满。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荒缪?
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在品尝美食时,当你在欣赏风景时,当你在工作之后畅饮冰饮时,当你在雨后漫步享受凉风时,突然感觉自己好自在,人生此刻圆满了,一切忧愁过去,心中有淡淡的喜乐在跃动,此生无悔,只因此刻。
如果你有过类似的感受,那恭喜你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感动本身,感动便是生命,是心脏的跃动,是呼吸的轻重缓急。
有人的生命意义是品尝美食或料理美食。
有人的生命意义是探索未知,把未知化为知识,开拓新的领域。
有人的生命意义是累加金钱,享受物质,享受纸醉金迷的浮华与繁荣。
嗯,不错,一切都可以,一切对宇宙来说皆无意义,但一切对个人来说却都可以有意义。
当我们抓住这份意义的时候,我们便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人生的灯塔,让人不再彷徨、迷茫的光。
当我们陷入痛苦之中,我们便可以攥紧它,如此心便怀着希望和决意。
这便是熵减思想法其一,找到自己为之感动的生命意义,并将之践行,如此便能让繁杂的思绪凝为一股纯粹的决意。
然而这一切有意思吗?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苦难有之,迷茫亦有之。
小时渴望的梦想,往往会因为现实的酷烈而消融。
追寻生命的意义,自己的感动,有意思吗?
当然有了,意思便是趣味,趣味便是感动,哪怕是他人鄙夷、弃为敞履之物,能让我们感觉到开心就足够了。
那份足够便是意义,那份趣味便是意义。
刘慈欣在球形闪电里有段话我很喜欢:“美妙的人生在于你能迷上什么。”
投入身心去体会、去钻研,享受耕耘、探索的乐趣,不问收获,不知不觉中人生便过去了,如此便是人生的意义和意思。
如果说意义是纯粹的精神领域问题,意思是精神和物质领域交杂的问题,那价值就是比较客观的问题了。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问这个问题是要我们审视一下我们当下,不能沉迷享受“生命之意义”,忽视“生命之价值”。
比如一个孩子很喜欢拼装模型,喜欢到不去学习、废寝忘食,诚然他在此刻获得了幸福,但在他长大后便因为没有好学历,只能选择繁重的工作,为了生活而奔波,没有时间去享受自己的爱好,他的生命意义变成了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然后因为活着而麻木,感动远离他,一切皆无意义,只是为了维持生命而蠕动。
那么让我们换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喜欢绘画,他把绘画当成自己的生命意义,但是他没有惊艳的灵感,只能画出较为平庸的画作,他没有靠自己画作活下去的能力,但他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
他努力学习考了一些证书,获得了一份相对体面的设计师工作,诚然他平时绘制的是他不太喜欢的枯燥设计图,但相比之前的那个人,他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
偶尔他会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抬头望向窗外,心想自己回家该画什么画呢?休息时该去哪里采风绘画?
他懂得赚取生命的价值,所以他有更多可供支配的时间和资源,这让他能更好的享受自己喜欢的事物。
这便是生命的价值。
好了,让我们做个总结,我们当思考三个问题。
,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该事情有意义吗?有意思吗?有价值吗?
我们可以把不需要做的部分减去,只去做自己想做且应当做的,这样我们行动的混乱程度就会减少,更为清楚、明白,更能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如此我们便能从一团乱麻中找到头绪,不会因为琐事而闹心,也不会感觉自己做了许多事、时间过得很快,但全无意义、无趣无意思、无价值。
我享受当下,风、歌曲、指尖敲动键盘的律动感,我侧耳好像聆听到时间渐渐流逝的声音,但对此我毫无畏惧,因为当下有意义、有意思,或许也有那点价值,如果朋友你给个赞,转个发的话。
这便是我构思的熵减思想法其三,,自己为什么而感动,那么答案便会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接下来只要为之努力就行了。
勤劳之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之时,也不会太努力,而吊儿郎当的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之时,也会尽心竭力。
努力需要动力,这份动力源自内心的感动和渴望,即为意义、即为意思。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