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
透镜的几个定义
1.用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表面是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叫透镜。常见的透镜有___类,一类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它对光有_____作用,因此又叫____;一类是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它对光有____作用,因此又叫____.图4-45中,O和O’分别是两个球面的球心,通过两球心的直线称为透镜的。球面的半径为r,透镜的厚度为d,如果d远小于r,就称这样的透镜为。今后我们研究的就是这种透镜,其中心就是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
2.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该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_____,用符号___表示.
3.如果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的光成为平行光,小灯泡的位置应在______.
4.远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人用冰磨成凸透镜来取火,这是利用了凸透镜______.
5.利用凸透镜不仅可以______光线,而且能成像,这种由______光线会聚而成,能显示在屏上的像叫实像。
6.凹透镜对光有作用,若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照射(如图,在另一侧观察时,可见在光射来的一侧有一个亮点F,光好像是从这一点射出来的,这一点称为凹透镜的点,这一点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得到,不能用光屏接收,故称之为焦点。透镜的焦点常用字母表示,焦点跟光心的距离称为,常用字母表示。
7、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
A.只有bB.a、c、d、e
C.a、b、cD.a、b、c、d、e均可
8、上题中,能够使平行光会聚的是()
A.只有bB.a、c、d、e
C.a、b、cD.a、b、c、d、e均可
9.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B.凹透镜C.三棱镜D.玻璃砖
解析:本题结合生活实际中防盗门上的“猫眼”考查了透镜成像的知识,由题意可知,物体(来客)通过“猫眼”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像,当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时,像应是放大的,而不是缩小的;三棱镜对光具有色散作用,可以将白光分散成七色光;玻璃砖只是将射入和射出光线发生平移,但不会成缩小的像;只有凹透镜能使物体成正立、缩小的像。本题答案为B。
例3.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____透镜,眼镜乙是___透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眼镜的相关知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它能使照射到它上面的太阳光发生会聚,在地上形成一个光斑或亮点,所以眼镜甲的镜片应是凸透镜,它是远视镜(老花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它能使照射到它上面的太阳光发散开去,在地上形成一个光亮的圆环,所以眼镜乙的镜片应是凹透镜,它是近视镜。
答案:凸,凹。
凸透镜成像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镜,它是利用____成的是___、___、___像,照相时,一台普通照相机已调整好拍摄人的全身照,现改拍半身照,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的人___些,同时调节调焦环,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____些。
2.放大镜是利用______镜可以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使用放大镜时,必须要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______。
4、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的____的像。
5鱼缸里只有一条鱼,而眼睛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是由于形成的像,另一条变大是由于鱼缸的侧部分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像
物距和焦距关系
6.凸透镜可以成像,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当物距____时,成虚像,当物距___时成放大的实像,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____立的,所成虚像都是____的。缩小的像肯定是___像。
7、一滴水在水平放着的塑料贺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是()A.等大的实像B.等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8,物体在凸透镜前20厘米的地方,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物体放在这个凸透镜前10厘米处,所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
9物距是20,像距是16则凸透镜地焦距是
A一定大于20cm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9—10cm之间D一定在8—10cm之间
10.把一个物体放在某凸透镜前30cm处,结果在透镜的另一侧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A.5cmB.7.5cmC.10cm.D.15cm
11、有一凸透镜,当物体放在离透镜12cm处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物体放在离透镜7cm处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等于()(A)8cm(B)10cm(C)11cm(D)14cm
12、放映幻灯时,若幻灯片与镜头相距12cm,屏幕上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现使幻灯片离镜头5cm,并适当调节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则屏幕上将()(A)得到小小的光点(B)得到缩小的实像
(C)得到放大的实像(D)得不到任何实像
13、某凸透镜焦距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当物体距透镜12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B.缩小的C.正立的D.倒立的14、有一物体离凸透镜16cm,在凸透镜的另外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那将凸透镜向物体靠近6cm时,光屏上不可能()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倒立等大的像D、不成像15.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液的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一道推理题或猜想题,它需要结合神奇酒杯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酒不具有化学显影作用,也不是显影材料;所见到的“七仙女”若是酒液的反射而形成的像,应是等大的而不是放大的;若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时,图片是不能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自然我们也就无法看到栩栩如生的“七仙女”了;只有当图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图片才会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在没有斟酒时,我们看不到“七仙女”,当斟上酒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了,这说明只有斟上酒时,图片才会在这个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显然这是酒液使凸透镜的焦距变大了。本题的答案为D。
物像同时同向变化;像的大小和像距成正比
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放大清晰的像,如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其他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方向移动;
B,其他不动,将光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
C,其他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
D,其他不动,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
16、垂直于主光轴放置的物体从极远处沿主轴向凸透镜光心靠近的过程中(未碰到透镜),下列成像情况可能的是()(A)像长总是小于物长(B)像长总是不断增大
(C)像长先增大后减小(D)像先倒立后正立
17、粗细均匀的物体AB横放在焦点之外的凸透镜L的主轴上(如图),关于AB通过L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在主轴上,且A端在左边,B端在右边(B)像在主轴上,且B端在左边,A端在右边(C)像的A端粗、B端细(D)像的A、B端粗细相同
18、某凸透镜焦距为f,一个在透镜主光轴上的物体,从距透镜3f处沿主轴逐渐移动到距离透镜1.5f处,在此过程()(A)像不断变小(B)像和物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C)像和焦点的距离不断增大(D)像和透镜的距离不断减小
19、凸透镜前25cm处的物体沿主轴靠近透镜时,其所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将 ()A.由实变虚B.由虚变实
C.由大变小D.不发生变化
20、在凸透镜前有一物体,当它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则它所对应的像却远离凸透镜移动30厘米,那么物体移动的范围可能是:()A、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内移动B、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外移动C、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移动D、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外向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移动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21,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光屏收集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和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22、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23、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
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
24、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B,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
物像上下、左右颠倒
25.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当倒插。要想从银幕上观察到字母F,其幻灯片应按图4-47哪种方式插入?()
光路可逆性
26、烛焰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那么()A、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光屏上不一定能得到像
D、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像,但是像的性质不能确定。27、房间内的人通过防盗门上的猫眼可以看到外面的人,而外面的人却不能看到房间里面的人,猫眼外侧和内侧分别相当)A、凸透镜凹透镜B、凹透镜凸透镜C、凹透镜凹透镜D、凸透镜凸透镜
2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A.能使物体变大的镜子称为放大镜
B.放大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放大镜也能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
D.放大镜只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
29、如图2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这个图是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投影仪30、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
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光的色散
1.如图1-12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颜色之谜
(1)光的色散
牛顿色散实验证明:白光不是单色的,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的原因是:同一个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本领不同。对红光偏折最小,对紫光的偏折最大,所以才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谱。
(2)物体的颜色
①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光的颜色与透明体的颜色相同时,光可透过物体;若光的颜色与透明体的颜色不同时,光就透不过物体。
②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3)色光的混合
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三种颜色。
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光,彩色电视机就是利用光的这种原理。
(4)颜料的混合
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三种颜色。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
眼睛
1、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如图1甲所示,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你猜想眼球中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______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3)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其作用是_________。
2.如图所示,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取下”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沿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实验结果表明:
(1)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填“前”
或“后”)移,从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2)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透镜。
(3)近视眼镜的作用是将光线(填“会聚”或“发散”)
(4)请举出一项保护视力的具体做法:。
3.眼睛是一个“变焦距”的凸透镜,它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的。当睫状体时,晶状体变,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远处物体;当睫状体时,晶状体变,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近处物体。
4.某人设计了一个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如下图。在C处点燃蜡烛,AB距离一定,在A处立一张白纸板,当C处蜡烛在适当位置上时,便成像在白纸板上,如果B处换为倍数较大或较小的双凸透镜,则纸上的成像就不清晰。请回答下列问题:
(l)B处凸透镜代表眼球的什么结构?_____。A处白纸板代表眼球的____,C处蜡烛代表_____。
(2)换成较高倍透镜时,则成像在白纸板的____方,要使A处成像清晰,BC距离要_____,表示眼视____物体;换上低倍透镜时,则成像在白纸板的____方,要使A处成像清晰,BC距离要_____,表示眼视_____物体。(3)由此可知,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是依靠_____调节____的曲度来实现的。(4)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5、青少年如患有近视眼,应配戴由制成的眼睛进行视力矫正;中老年如患有远视眼,应配戴由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m为单位)的倒数乘以,某同学测得他奶奶所戴的老花镜的焦距为25cm,则此眼镜的度数为度
探究题
1.观察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你如何判断它们各属于哪一种透镜?设计一个测量老花眼镜焦距最简单的方法.
2.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或凹透镜,其焦距的长短与透镜的凹凸程度有关吗?请按照探究活动过程进行研究:
(1)猜猜看,有何联系?
(2)设计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3)取不同度数的眼镜片,结合焦距和度数的关系,比较眼镜的度数与透镜凹凸程度有何联系?(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时,发现凸透镜能将太阳光会聚到一点(即焦点),接着,他又将一小灯泡放在焦点处,奇怪的现象发生了,经过透镜的光竟变成一束平行光射出,对照比较这两种现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想一想:此规律对凹透镜适用吗?设计实验证实你的想法.
4.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试用二种方法粗略测出它的焦距。
实验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要用____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实验所需的仪器有蜡烛、火柴、____、____、______。(3)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要调整_____和______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的中心大致在。 (4)若透镜的焦距是15厘米,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距离是40cm,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___的___的____像。像距的范围是——(5)实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像(填“变高”、“变矮”),是因为____。(6)实验时发现有个蚂蚁爬上了凸透镜的镜头,此时在光屏上_____(填“会”、“不会”)有蚂蚁的像。
2、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接着他移动凸透镜位置,使蜡烛到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然后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也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像可能的原因是:①②。3、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焦距f
实验序号
物屏距离cm
第一次成像
第二次成像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大小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大小
10cm
1
49
14
35
放大
35
14
缩小
2
45
15
30
放大
30
15
缩小
3
40
20
20
等大
不能在光屏上二次成像
4
35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5cm
5
80
20
60
放大
60
20
缩小
6
64
24
40
放大
40
24
缩小
7
60
30
30
等大
不能在光屏上二次成像
8
55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二次像时。
(3)继续分析表格中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4.究研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
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
焦距约是_____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
9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
光屏向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清晰的实像,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5、在做观察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光屏和蜡烛放置在_____上,并且要调整光屏和凸透镜的中心跟蜡烛的中心大致在的位置。若得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先把蜡烛放在A、B、C、D各点如图所示,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把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2)把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3)把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没有像,而在与物体同侧成放大虚象。
(4)把蜡烛从A点逐渐向D点移动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5)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在光具座的标尺上读出蜡烛的物距或像距
B、光屏不能放得太高,否则不能接收到像
C、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通过移动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D、开始实验,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光屏和凸透镜
6.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的实像。
7.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当烛焰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它的焦距。
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16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口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6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_____为止。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____S2。(选填“”、“=”或“”)
(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他把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图所示。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
(5)在交流与评价的环节中,其他同学和小明讨论了怎样让实验结论更可信,请你也谈谈看法。
9.某学校·位老师站在同一位置,用焦距可改变的照相机对着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观察照片后同学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太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1)同学们先后选用三个焦距分别为l5cm、lO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老师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们这样做的理由.10.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科学的测量方法是做好物理实验的重要环节。
(1)小英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她先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当白纸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时,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则小英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cm,然后她将凸透镜调到距烛焰25cm的地方,则她观察到的像应是像(填“虚”或“实”)。
(2)年5月31日,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在韩日隆重开幕。如图4-51是本届比赛所用的足球照片,请你用一把三角尺(板)测量出上图足球的直径。写出你的主要测量步骤或方法(可结合画图说明)。
主要测量步骤或方法:
足球的直径是cm。
作图题
1.图2-4-10表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的情况,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2.在图中,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或折射光线.
3.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关系,填入适当的透镜。
4.请在图4-53各图的方框中画出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
5、完成光路图
6.图中AB代表一个物体,在图中大致作出物体经透镜所成的像。
7.如图所示,凸透镜的右侧是蜡烛,左侧纸片上是蜡烛的像。图中画出了三条由烛焰尖部射向凸透镜的光线,请画出这三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北京治白癜风花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的好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