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虽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凶险,但很多卒中患者发病前会有前兆症状或早期表现,这些症状往往未被重视,导致就诊延迟,耽误了黄金治疗期。那么,脑卒中的常见前兆症状有哪些呢?
1面部或(和)肢体突然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麻木和无力,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走路时虽未遇路障,却突然跌倒或者出现行走不稳症。
2一只眼或双眼突然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突然看东西重影或伴有眩晕。
3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甚至不能说话。
对百姓而言,有时候中风的征兆很难辨识,中风患者常因家人没有及时发现其中风的征兆,延误救治而使患者脑部受损甚至丧命。如何进一步判断家人是否出现脑中风呢?
其实记住简单的卒中1-2-0口诀就可以快速识别脑卒中:
1
代表“1看1张不对称的脸”
2
代表“2查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
代表“聆听”,即“聆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通过3步法发现有问题即为可疑卒中,立刻拨打电话。发生卒中后要记住脑卒中家庭急救和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卒中征兆,要迅速恢复冷静,拨打救护车来运送病人。牢记“时间就是生命”,千万不要有“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的想法,后者只会耽误诊治,失去最好的治疗时机。
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须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
如果病人是清醒的,应注意要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张,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
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呼唤病人,以了解意识情况。对躁动不安的病人,要加强保护,防止意外损伤。
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作主给病人服用任何药物。
医院,抢时间就等于抢生命,3-4.5小时是救治的“黄金极限时间”,是抢救生命的关键。
急医院,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中风类型,对急性期治疗要求较高。对于脑梗死的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发病后尽早就诊。因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比较公认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是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内溶栓、机械取拴和血管成形术。但不管哪种方法,都要求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进行。
静脉溶栓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的4.5小时以内进行,动脉溶栓要求在发病6小时内开始,机械装置取栓也只是适合发病在8个小时之内的患者。因此,脑梗死发生后越早就诊,治疗方法越多,可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方法包括: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通过静脉注射是急性期脑梗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静脉rt-PA治疗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方法。适合治疗发病4.5小时以内(rt-PA)的急性脑梗患者。这种治疗可以使得15%的卒中患者获得恢复的机会。
血管内治疗
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脑组织坏死面积大,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或者严重残疾。
有资料显示,这样的患者死亡率超过40%,剩余的患者大多数是终身严重残疾。现在对这样的情况有了更新的治疗方法——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将血栓取出来。这些方法对于那些发病8个小时以内,怀疑颅内动脉闭塞的患者可以采用,治疗时也是应用介入微创的方法。
国外的文献报道和我们以往的经验发现,90%左右的患者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打通闭塞的血管,其中40%以上都能获得比较好的恢复。
医院级别和技术条件的了解,急性脑卒中患医院。根据医疗资源的配置差别,可分为:
①高级卒中中心:能提供对不同脑卒中的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诊治,设备齐全,可以进行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所有诊疗措施,能处理神经重症病人,医院进行指导;
②初级卒中中心:能主要对缺血性卒中提供全天候的规范和有效诊治,能进行静脉溶栓,但没有动脉取栓条件,缺乏神经重症监护室。
③医院医院。
若病人被送至仅医院,为追求病人的最大获益,特别是卒中症状比较严重的病人,等待静脉溶栓效果只会更加的延误病情,进一步的动脉血管内治疗,开通血管才有改善的机会,因此需要立即转诊至高级卒中中心,这是十分必要,也是国际上的规范做法。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是国家首批高级卒中中心。
除溶栓以外的治疗方法包括:
抗血小板治疗
医院看病的时候已经超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或者医生认为你存在着不能应用前面几种治疗方法的时候,你也不用着急。对于不符合溶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mg/d。
他汀类降脂治疗
这一药物不仅仅对血脂升高可以起到降血脂作用,还可以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达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作用,所以不论是否存在高血脂,只要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都可以服用此类药物。
抗凝治疗
如果检查发现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是心脏来源的栓子,预防复发主要应用口服抗凝药物,最常用的是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片。
其他急性期药物治疗方法
除上述几种目前比较公认的方法以外,目前临床上医生可能还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中医药治疗、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药物以及脑保护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手段。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