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肾病患者的现状
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病患者已达1.3亿,患病率约为10.8%,也就是说,每十人中就有一位慢性肾病患者。且慢性肾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20~30岁的血透患者越来越多。然而,公众对肾病的知晓率却很低,仅为6%~12.5%,临床上20%~30%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其肾损伤已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成分。
为提高人们对肾病的重视,美国肾病学会、欧洲肾病学会和国际肾病学会日前共同呼吁,慢性肾病是“隐藏的流行病”,各国应警惕它悄然流行,提高肾病患者的早诊早治比例。
肾不好,全身吃不消。
肾脏位于腹腔上部腰椎两侧,每个有拳头大小,主要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它对人体的重要性,如同排水系统对一座城市的意义,如果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再光鲜亮丽的城市都无法回避内涝带来的狼狈。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在我国的不断攀升,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已超过肾小球肾炎相关慢性肾病,成为中国慢性肾病的首要病因。另有研究发现,我国住院人群中,高血压肾病也呈显著上升趋势,与糖尿病肾病相加,几乎占到了我国慢性肾病患者的一半。我国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数量近年来呈井喷式增长,归根结底在于饮食失衡(比如大鱼大肉、吃盐太多)、不爱运动、精神紧张、吸烟酗酒等原因。而很多人对慢性病控制得也不好,久而久之,肾的健康就搭进去了。
除了慢性病,药物滥用和感染因素也是慢性肾病的重要诱因。某些中药材中含马兜铃酸,它是公认的肾毒性物质,乱服中药可能增加发生药物性肾损伤的风险。长期、不恰当地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菌素、止痛片等西药,会导致同样问题。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也可能诱发慢性肾炎,比如扁桃体炎、牙周炎、肝炎、肺炎、艾滋病等。
说到肾病知晓率低,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生活中到处都有补肾保健品的广告,“补肾”“养肾”的概念难道还不够深入人心吗?
胡乱补肾反而伤肾
西医的“肾”和中医的“肾”概念不同,前者指的就是一个脏器,而后者是对一系列功能的概括。中医的“肾”除了主持水液代谢,还有藏精(与发育、衰老、生殖有关)、主纳气(协助肺的呼吸)等功能,涉及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而关于中医“补肾”,公众存在一些误区,盲目服用药物和保健品反而伤肾。她举例说,腰酸、乏力、性功能减退是最常提及的肾虚症状,但不是所有上述症状都是肾虚导致的。
比如,体质湿热的人,由于湿重阻滞造成气机不畅,也会疲惫乏力,影响性功能。这类患者如果盲目补肾,好比火上浇油,越补越糟。此外,血瘀、肝郁、脾虚等也会影响性功能。即使真是肾虚,还细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且要看轻重程度,轻度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与西医所指的肾病不是一回事。这都需请专业中医师辨别,有针对性地应对,而不是自行补肾。
四招科学预防肾病
生活中如何预防肾病呢?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要吸烟酗酒,注意膳食平衡,控制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合理体重,不能过度劳累。
2、注重环境和个人卫生
尽可能预防致病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
遵医嘱服药。不自行使用抗菌素、止痛片、中草药,以免误伤肾脏。
3、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健康人群每年检查一次,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家族史者及65岁以上老人,最好能每半年检查一次;慢性肾病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按照医嘱定期复查。
4、警惕肾病早期信号
以下表现可能是肾病早期信号
★睡前没喝太多水,夜尿次数与量却增多。
☆尿液中出现绵细、经久不散的泡沫。
★尿液呈粉红色或淡粉色。
☆眼睑、手足、脚踝等部位发生水肿。
★年轻人如无高血压家族史,却长期高血压。
☆频繁腰痛。
一旦查出肾病,不要被吓倒,早中期肾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只要改善生活方式、配合医生治疗,很可能疗效不错。
请长按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