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症状 >> 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对8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肢体功能强化锻炼,即早期做好功能锻炼的准备,然后给予作业治疗、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按摩功能锻炼、平衡功能锻炼、迈步功能锻炼,同时做好早期功能锻炼的宣教。结果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肌萎缩及痉挛的发生。

脑卒中;作业治疗;平衡功能;功能锻炼;护理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随着脑卒中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其后遗症发生率仍很高,在存活者中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15%的病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肢体早期功能锻炼是目前治疗护理脑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病情稳定后(一般在24h~48h),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当天即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2]。针对发生脑卒中后所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现状,采取早期肢体康复干预,可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塑[3],解决病人最基本、最迫切需要加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锻炼,采用各种护理方法,可促进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现将脑卒中病人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年9月—年8月入住我院神经科的脑卒中病人80例,年龄52岁~86岁,平均66岁;病变部位在左额叶32例,双颞叶24例,左或右基底核14例,丘脑10例;高血压50例,2型糖尿病22例。脑卒中诊断标准均按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进行诊断[4],并依据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证实。对80例脑卒中病人

2护理

2.1早期功能锻炼的准备

2.1.1提供早期功能锻炼的环境

  病人入院后即注意病人房间的布置,将床头柜、椅子放置患侧,生活所需的各种用品尽量放置在患侧处,护理操作均应在患侧进行,包括查房及家属探视时要求站在患侧,以此来增加病人对患肢的注意力,避免病人对患肢产生忽略感,增强对病人的刺激。发生脑卒中时,偏瘫病人的头部会较自然地转向健侧,而忽略患侧的身体和空间,从而逃避和拒绝接受患肢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出现抵触情绪,这样将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的开展。

2.1.2做好病人的常规及基础护理

  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告诉病人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定时通风换气,预防呼吸道、泌尿系感染;观察大小便的情况,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再发脑卒中,嘱病人平日多饮水或菊花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饮用绿豆汤,并予煲天麻鱼骨汤、田参鸡肉汤等,煲汤时应注意低盐、低脂的原则;嘱病人每日临睡前,顺肠道方向行腹部螺旋式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积极预防压疮、跌到、烫伤,长期卧床者给予上气垫床,并予2h的翻身、叩背1次,骨突处给予外用赛肤润按摩以增加血液循环,对床上二便者便后及时用温水擦浴,外涂爽身粉,注意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保护血管,禁止患侧肢体进行静脉穿刺,避免高渗补液的外渗,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每日予以穿弹力袜8h以上。

2.1.3积极预防关节肌肉挛缩、变形

  为康复理疗师提供对病人更加有利的锻炼条件。给予肢体功能位的摆放,既可预防压疮、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又能使病人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保护,为实施一系列的肢体功能训练提供帮助。病人卧床时应注意姿势。平卧位:患肩及患上肢放于枕上,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分开,患侧臀下置一枕头;膝关节屈曲,足尖向上使踝关节成90°。健侧卧位:患侧肩前伸,患侧上肢各关节展放于枕上;患腿屈向前置于身体前面的枕上,健腿自然放置。患侧卧位: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肘腕各肢关节伸直;手指分开,患腿在后,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保持90°,健腿置于枕上。

2.2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方法

2.2.1作业治疗

  康复师根据对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评估,针对病人个体的需要从日常生活选取一些作业运动,教会病人完成。例如体位转移、拿汤勺吃饭、拿杯喝水、利用健侧肢体穿衣服或穿鞋等,并对病人进行积极的鼓励,暗示病人能够独立完成,以起到对锻炼的积极促进作用。护理上需对病人进行反复强化训练,从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入手,举一反三,提高病人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2.2.2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

  为维持及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对病人进行的关节活动训练分为4类运动。第一是被动运动:病人本身无主动肌肉收缩能力,在外力作用下完成关节全范围活动,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挛缩。第二是主动辅助运动:是通过外力作用为辅助力,辅助力包括人力及机械。第三是主动运动:由病人主动收缩肌肉来进行的关节活动,一般进行此种运动病人的关节活动范围不受限。第四是牵拉运动:主要用于牵张短缩的软组织以增强关节活动范围。被运动关节周围肌肉应充分放松。运动应缓慢、平滑地完成现存的最大关节活动度。尽可能地保持牵拉力。每种运动次数一般为3次~5次,每日2遍。可根据适应力和自身体力强化锻炼。

2.2.3按摩功能锻炼

  为病人提供功能位的卧位摆放,按摩时注意动作要轻柔,力度要适中,不可用猛力,在按摩过程中对肌张力高的肌肉,应采用安抚性的按摩揉捏,使肌肉放松,可配合循经点穴以增强按摩的护理疗效。对卧床不起的病人,可指导病人家属为病人进行床边的关节被动活动,也可鼓励病人用健侧肢体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揉捏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刺激[5,6]。

2.2.4平衡功能锻炼

  脑卒中肢体功能锻炼是以从翻身→坐立→坐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为顺序进行。指导病人利用自己的力量和支撑点来完成翻身的运动,再从卧位到坐位的一个转换。每一次的转换都需要一个过程,动作一定要缓慢,不可操之过急。坐位平衡就是开始时坐在床上,双腿下垂于床边,坚持坐位10min~15min,再下地坐椅子,然后坚持10min~15min。当坐位平衡练习已经完全掌握并能独立完成时,可练习站立平衡,最后步行训练,其步骤为:助手辅助站立→扶杖站立→坐椅站立→站立时身体左右转动→左右侧弯和前后倾斜。护理人员需站在病人的患侧加以保护,预防病人发生跌倒。

2.2.5迈步功能锻炼

  肢体功能恢复的顺序是先下肢后上肢,先近端后远端。在迈步功能锻炼中,重度偏瘫病人需要助手协助步行,多采取在瘫痪下肢的脚上拴一根绳子,当病人想迈步时,助手往上提绳予以协助,此方法病人容易接受,较易成功;中度偏瘫病人在床边或扶栏杆锻炼;轻度偏瘫病人可扶手训练。要牢记协助者不宜用力牵拉患侧上肢,因为患侧的上肢恢复一般较下肢困难,若将处于瘫痪状态且维持肩关节紧张性的肌肉拉伤,会给以后的功能锻炼造成极大障碍。

2.3肢体功能锻炼的宣教

  肢体功能训练的内容应因人而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根据病人的年龄、患肢肌力的级别、对活动的耐力和意志力等综合评估,锻炼的强度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宜。加强病人饮食上的营养调护,保证病人睡眠的充足,同时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多为病人讲述功能锻炼的成功案例,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求病人必须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其频率至少保持每周5d~5.5d,每天上午3h~4h,下午2h~3h,中午保证2h的午休时间,以确保恢复体力继续进行下午的锻炼。要注意上肢应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围绕恢复负重行走能力进行锻炼,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为辅。病人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惰性,从而放弃继续锻炼,这样会导致前功尽弃,需要护理人员坚持不懈、不厌其烦地为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即使病人放弃,护理人员也不能放弃,将健康宣教作为脑卒中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做









































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能治疗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dzz/112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