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春天,白雾弥漫
B.夏天,大雨滂沱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千里冰封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C.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的快慢.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如图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间,可观察利用平面镜成的视力表的像检查
B.自行车的尾灯里并没有灯泡,利用光的反射来“发光”
C.鱼缸中只有一条鱼,看起来有两条鱼的原因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
D.小猫和小聪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反射光路的可逆性
4.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小王同学对自己身边的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C.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
5.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发现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于是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1)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2)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3)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A.(1)(3)B.(2)(4)
C.(1)(4)D.(2)(3)
6.如图是利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文字的情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左图看到的像是虚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像会变小
B.右图看到的像是实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像会变大
C.若两个透镜的焦距相同,则右图中透镜距离课本较近
D.若两个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同,则右图中透镜的焦距较小
7.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8.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的像S′( )
A.S′的轨迹为线段B.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θ
C.S′离轴M越来越近D.S′的轨迹为圆弧
9.关于红外线、紫外线应用的下列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响尾蛇导弹是通过跟踪飞机、坦克等的发动机高温尾气辐射的紫外线进行有效攻击的
B.红外线的最显著的特性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C.医院、饭店常使用红外线灯进行灭菌,所以晚上还要开着灯
D.空调遥控器是靠红外线来实现对空调的控制的
10.李艳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实验时,当蜡烛距凸透镜30cm时,在距透镜15cm的光屛上找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移动光屛,则光屛上( )
A.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像B.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D.不一定是实像
11.如图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B.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员冲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D.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比看到“白烟”开始计时更准确
1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13.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有工人用手匀速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秒钟敲打钢轨一次.当铁锤碰到钢轨时,小明听到敲击声,而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米/秒,则河的宽度大约是( )
A.米B.米C.米D.米
14.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周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m
C.汽车的速度是34m/s
D.汽车的速度是30.9m/s
15.在年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成为了一名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m决赛和男子m决赛中他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决赛中的路程是m决赛的两倍
B.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m/s
C.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
D.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m/s
二.填空、作图题:
16.为迎接中考体育技能测试,体育老师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如图,停表显示的是一位同学跑完m所用的时间,则该同学跑完m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s.
17.“元旦”期间,小华全家开车自驾游,他们07:00从合肥出发,08:00在服务区,休息一会后,08:30继续前进,10:00到达南京.途中,有几辆奔驰轿车超过了他们,小华感觉自己的车在后退,他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已知合肥到南京高速公路全程km,则小华家的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km/h.
18.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__m/s.
19.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运用了____________的道理(选填“声音具有能量”或“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来自患者体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到医生的耳朵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利用听诊器可以____________.
20.(1)如图1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产生的.
(2)如图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
21.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粒璀璨的明珠,很多古诗词语言简单,但意趣盎然.例如这首名为《驴》的小诗:“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其中的“水中嘴对嘴”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其中的一个“嘴”是另一个“嘴”的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镜面,则入射角是_____________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是_______________度.
23.如图是嫦娥三号着陆器图片,该图是由月球车上全景相机拍摄的.拍照时,着陆器到镜头的距离要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两倍焦距.若要把着陆器的像拍得更大些,则应使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着陆器一些.
24.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在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_________,应配戴___________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25.小芳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下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26.(1)如图所示,画出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2)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3)如图(1),Sˊ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标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像A′B′,请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并确定该透镜焦点F.
三、实验探究题:
27.如图一,是王丽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和过程.
(1)实验中不用平面镜而使用薄玻璃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通过多次改变燃烧蜡烛的位置,找出其对应像的位置,并分别量出燃烧蜡烛和它对应的像到薄玻璃板的距离,然后总结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得出的平面镜成像特点,请做出图二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8.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方;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____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用L0、L表示)
29.某班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1)小明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
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由图可知:“适当”的含义是:试管不能____________.
(2)1、2两个实验小组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数据如表.
①其中1组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为_____.
②2组的同学在总结冰的熔化特点时却发生了争议.请你指出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你的改进建议:____________.
(3)小宇对冰持续加热,并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图象(如图2),他还可以得到另一个物态变化的特点时____________.
(4)交流时小丽指出:这个图象并不是完全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请你帮小丽陈述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
30.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
(1)小明发现用干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都能吸引纸屑,这说明它们都带了“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________;
(2)如图,将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发现相互排斥的是图,相互吸引的是图;
(3)在人类认识到物体带电的本质之前,总在想,倒底有没有第三种电荷呢?经验认为,如果能找到一个带电体既能和带电玻璃棒相互吸引,也能和带电橡胶棒吸引,则说明有第三种电荷存在.你认为这样的分析(有/没有)道理.事实上我们一直没有找到这样的带电体,后来直到发现物体带电本质是由于电子的转移,终于认定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
四、综合题:
31.去年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0万公里.从南京到上海的G次高速动车时刻表如表所示.若该高速动车长m,行驶途中匀速通过长1.75km的桥用时30s.求:
(1)G次高速动车的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动车过桥的速度为多少m/s?
(3)动车中座椅上的某位乘客通过此桥的时间为多少秒?
32.一列队伍长L=m,行进速度v=4.8km/h.为了传达一个命令,通讯员从队伍排尾跑步赶到队伍排头,其速度v′=3m/s,然后又立即用与队伍行进速度相同大小的速度返回排尾.求:
(1)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重回到排尾共用多少时间?
(2)通讯员归队处跟离队处相距多远?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期答案哦~
白癜风反复发作怎么办北京看白癜风什么医院好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