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症状 >> 原癌基因ERBB家族与癌症的靶向治疗策略

原癌基因ERBB家族与癌症的靶向治疗策略

 

Hello,大家好!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下原癌基因ERBB家族,它与癌症的靶向治疗的渊源,尤其是EGFR突变如何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

靶向治疗是有别于传统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它主要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设计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性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它又是如何特异性的结合靶向药物的呢?

      ERBBFamily的背景介绍

ERBBFamily属于跨膜酪氨酸激酶(RTKs)受体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家族,ERBB编码的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在生理状态下不表达或限制表达,不具有致癌性。若该基因活化异常,会产生多余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增强细胞信号转导,易诱发肿瘤,形成致癌位点。

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度活化与肿瘤生长和分级(包括增殖、血管发生、浸润和转移)的关键过程有关。

那ERBB到底长啥样呢?

      ERBB结构:

ERBB可分为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3部分,其特点如下:胞外区由氨基端的个氨基酸构成,是配体结合区,对EGFR具有高度亲和力,对热量很稳定。跨膜区由2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螺旋状结构的疏水区,将受体固定于胞膜上。胞内区由个氨基酸构成,包括ATP位点结合激酶区和酪氨酸激酶区,其酪氨酸激酶活性在调节细胞增殖及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1)。

ERBB配体可分为三类:

a.与EGFR特异结合: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B细胞生长因子(BCGF)等;

b.与EGFR和ERBB4结合:β细胞素(BTC)、表皮调节素(EGR)等;

c.与ERBB3和ERBB4结合:神经调节蛋白(NRG)等。

      ERBB家族成员:

ERBB家族包括EGFR(本文主要介绍)、C-erbB-2(HER-2)、C-erbB-3、C-erbB-4四个成员,均定位于细胞膜上。在家族成员中HER2缺乏配体结合区,HER3缺乏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它们需与其他受体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才能发挥作用(如图2)。

      EGFR活化三步曲

正常情况下,ERBB的胞外配体结合区与配体结合,使受体二聚化,形成同源二聚体或与家族其它成员形成异源二聚体。受体二聚化后构象发生改变与ATP分子结合,激活胞内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导致自身磷酸化,从而为多种下游分子提供停泊位点,启动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如图3)。

第一步EGFR与相应配体结合形成二聚体,也可与其他家族形成异源二聚体。

第二步二聚体促使EGRF胞内区磷酸化,通过Ras→Raf→MEK→ERK途径或PI3K→AKT→TOR途径等将外界信号转入细胞内。

第三步信号转导通路最终介导细胞分化、生存、迁移、侵袭、黏附和细胞损伤修复等一系列过程。

图3: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构图b、配体EGF活化图c、二聚化使得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被激活

EGFR激活及信号转导模式图研究表明在许多肿瘤中EGFR高表达或异常表达,EGFR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及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细胞突变数量最多。

图4:EGFR信号转导模式图

ERBB突变与癌症治疗策略

ERBB信号传导途径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扰乱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就有可能造成肿瘤的发生。在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中,EGFR信号对控制多部位上皮肿瘤发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针对信号转导通路中发生异常的环节进行干预,就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EGFR在许多肿瘤(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过表达或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关系,EGFR已经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个肿瘤靶向治疗分子,通过对其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研究,找到治疗肿瘤的药物。目前针对EGFR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异常,有两种治疗策略。

策略一、作用于EGFR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这类抗体能与EGFR胞外配体结合,阻断EGFR与配体结合,从而阻断下游信号传导(如图5)。

图5:单克隆抗体阻断EGFR与配体结合

策略二、作用于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区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能够竞争TK结构上ATP位点,可逆性、选择性抑制EGFR相关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及细胞内磷酸化过程,进而抑制EGFR下游的信号转导(如图6)。

图6:TKI抑制EGFR下游信号转导

EGFR基因结构及与TKI药物的相互作用

EGFR基因结构如图7所示:

2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断臂7p12~14区

2长度:kbp

2组成:28个外显子

图7:EGFR基因结构

EGFRTK的结构域由外显子18-24编码。如图8所示,EGFR突变主要发生在TK外显子18-21上,其中19和21突变为热点突变,占90%,TKI药物仅对外显子19和21突变有效。TKI药物通过抑制ATP与TK结合,从而抑制TK的活化与自动磷酸化。

图8:EGFR突变主要分布

EGFR诱导癌症的机制分四个方面

uEGFR配体过表达

uEGFR扩增

uEGFR激活突变(主要)

u负性调节途径缺乏

图9:肺腺癌相关的异常基因及其在肺腺癌中的发生率

图10:东亚裔人群中EGFR突变类型及其所占的百分比

好啦,今天的壹干货就介绍到这里,关于ERBB家族与癌症的靶向治疗机制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让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CarlosL,JeffreyA.ERBBReceptors:FromOncogeneDiscoverytoBasicSciencetoMechanism-BasedCancerTherapeutics.[J].CancerCell,,25(3);-.

HeY,LiS,RenS,etal.Impactoffamilyhistoryofcancerontheincidenceofmutationi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geneinnon-smallcelllungcancerpatients[J].LungCancer,,81(2):-.

更多资讯请







































得了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dzz/139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