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张大爷平素身体健康,近期却出现发作性的左侧口角歪斜,医院就诊,经检查下来发现颅内的一支主干动脉有中度狭窄,医生建议其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预防脑中风。大爷这么多年从未吃过什么药,回家后认真地阅读了说明书就被什么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痛风、哮喘、皮疹、肝肾功能衰竭等副作用给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张大爷事件”恐怕大家都不陌生吧,它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周围或是已经发生在您自己身上。今天,就让我们来为大家解惑吧。
首先,简单易懂地介绍一下阿司匹林这个药物。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酸,诞生于年3月6日,最早作为抗炎解热镇痛药应用于临床,如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关节痛、风湿病等,后来人类发现它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
在神经科领域,特别是在脑梗死的疾病预防中,阿司匹林以其有效且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确定了它不可撼动的地位,历来的大型临床试验无不证明了其难以超越的作用。目前,在国内有售的阿司匹林是肠溶片剂,两种规格:mg/片和25mg/片。
那神经科的哪些患者或哪些情况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服用的剂量有什么讲究?
第一,明确有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用于疾病二级预防。建议发病时尽早口服阿司匹林-mg,急性期后采用预防剂量(50-mg/天,通常≤mg/天)。当然,不是所有脑梗都选择该药,如心源性脑栓塞就首先推荐抗凝治疗,除非患者不能口服抗凝药才考虑使用阿司匹林。第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对于TIA,若脑卒中复发风险评分ABCD2估分≥3分,建议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另外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用药;对于<3分者,单用阿司匹林即可,同脑梗预防剂量。第三,用于脑梗死的一级预防。阿司匹林运用于脑梗一级预防尚存在争议。现国内外相关指南明确推荐的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阿司匹林获益大于风险的高心脑血管风险人群(10年心血管风险为6%-10%),特别是年龄>45岁的中老年女性,推荐剂量在81mg/天或mg隔日1次;②脑卒中风险评估为低级别的心房颤动患者可选择阿司匹林(75-mg/天)预防脑中风,中等级别可选择阿司匹林或华法林(INR控制在2.0-3.0);③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或他汀类,若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围手术期及手术后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现今,在中国,在多数情况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常规剂量是75-mg/天。
阿司匹林虽如说明书上所述从上市到今存在不少的副作用,但其正确使用却是利远大于弊。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症状、严重者胃出血,那如何来有效预防其发生呢?首先明确是否有慢性胃炎、胃溃疡,或既往有过严重的胃出血,若有,一般不推荐阿司匹林而选择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同时口服护胃药物。其次,此药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按医嘱规定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再者,阿司匹林的消化道症状一般在用药12月内发生,留意有无不适,若出现,可暂停药物,立即就诊。此外,阿司匹林以肠溶片形式即为减少其消化系统副作用,不可咀嚼此药而应凭水吞服。
最后,让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看张大爷的情况。据其表现,张大爷存在有症状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的极高危人群,因其平素健康无胃病史,强烈推荐使用阿司匹林(75-mg/天),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
说了那么多,大家应该基本了解阿司匹林的神经科适应症、使用方式了吧。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向我们公众平台提问哦。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
文字内容个人整理。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