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年,奕阳教育研究院启动了“好书领读”活动,将择选学前教育专业书籍进行深度阅读,与大家共同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欢迎大家与我们一起阅读,并在文末留言,与我们积极交流。
上期《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领读活动,我们一起探讨了婴幼儿期的认知发展。本期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分享童年早期、中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婴儿期相比,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较为缓慢,但整体上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一、前运算阶段
皮亚杰把童年早期称为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是从2岁到7岁,其特点是符号思维和表征能力。
前运算阶段特点——符号思维
联系生活:夏天特别热,你的孩子小宝跟你说:“我要吃冰激凌”。
小编有话说:
“小宝这时候用的就是符号思维,她记住了冰激凌的凉爽和味道,并有意识地找出它。符号有助于儿童记住和思考不在眼前的事物。再比如,你带孩子去公园玩了一圈,回家后你让孩子画出今天在公园的经历。要完成这个任务,孩子就需用到符号思维。
”孩子由借助感知或动作线索的思考特点发展到这一阶段的符号思维,与幼儿的记忆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儿童最开始无法记住发生的事情,到了童年早期,儿童的注意、信息加工速度和效率都有了提高,而且他们开始形成长时记忆,这为符号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那如何才能让儿童的早期记忆维持时间较长呢?
第一个影响因素是事件的独特性。
第二个因素是儿童的积极参与程度,学龄前儿童能更好地记住做过的事情。
第三个因素是和父母谈论过去的事情。
谈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重复性谈话。是指当儿童回忆遇到困难时,成人重复以前的表述或问题。如“你还记得我们上次是怎样去北京的吗?”如果幼儿没有回答,可以继续问“我们是怎样到那里的?我们乘XX去的”。
2.精细加工谈话。是指成人会谈到事件的其他特征或增加更多的信息。精加工谈话风格更为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