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犯过的急诊错误
作者:陈伯钧黄永莲(医院医院急诊科)
来源:《医院-医师在线》周刊
近期,《青年医生》热播潮席卷了各大电视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专业医疗剧”可算是群众医学科普课。但当“9%的生理盐水”“cc的血送化验室”等医学常识错误频频出现,医生们也忍不住吐槽“连实习医生都看不下去了”。以目前的医疗水平,“零错误”只能是传说。那么,哪些错误才是实际临床中急诊医生容易出现、须引起警惕的?本期为您详细介绍。
在实际的急诊医疗工作中,急诊科医生每天都须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须24小时不间断处理各种纷杂的突发情况,须应付白班夜班的日夜颠倒折磨,还须了解各个科室专业领域内的集大成的知识。此外,患者就诊时病情紧急,疾病常处于某个不典型的发展阶段,辅助检查资料不全,就诊时间短暂,医生在收集病史资料时往往不可能像病房那样全面周到;加之年轻医生临床经验不足、诊断思维方式不完备等,难以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
下面就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误诊经验教训与大家分享:
高血压+胸痛,主动脉“受伤”了男,51岁,因“胸闷、腹部疼痛、腰背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8小时”就诊。患者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佳,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平素有腰腿痛。8小时前搬重物后突感胸闷、腹部疼痛、腰背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卧床后疼痛无缓解,遂至急诊就诊。查体:体温36.8℃,血压/92mmHg,心率88次/分钟,脉搏22次/分钟,腰椎(腰4、腰5)棘突压痛,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行心肌酶、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腰椎X线检查示腰4/5椎间盘突出;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嘱卧床休息,予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急诊留观,症状无明显缓解。
5小时后,患者疼痛加重,大汗淋漓、心前区疼痛,血压60/40mmHg,心率88次/分钟,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无杂音。急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片提示:上纵膈影增宽;腹部CT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疑破裂出血。确诊主动脉夹层,立即转心胸外科进一步行手术治疗,手术进行顺利,不久康复出院。
主动脉夹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在动脉内膜被撕裂后,其内的血液由撕裂口处进入动脉中层,并促使分离动脉中层与血管外膜。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大动脉疾病,如不经治疗急性期病死率高达22.7%~68%,当其转为慢性后,长期随访病死率为31%~66%,早期诊断和积极合理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病例以胸闷、腹痛、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为主证,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该病并非常见病,非专科医师常不能及时正确地予以辨认。如遇高血压患者伴突发胸腹剧痛,应考虑及时行相关检查排除本病。
不明消化道症状,听听心的“声音”患者,男性,38岁,因“大量饮酒后频繁恶心、呕吐和右上腹疼痛3小时”就诊。患者既往有胆囊炎病史,时有右上腹疼痛发生。查体:体温37.1℃,血压/78mmHg,心率98次/分钟,律齐,双肺呼吸音清,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上腹压痛,墨菲氏征可疑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B超提示胆囊增大,胆囊壁毛糙、增厚;X线腹平片正常。诊断为急性胆囊炎。予抗炎、补液、止痛等治疗,症状稍缓解。
次日上午,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伴濒死感,测血压/76mmHg,心率次/分钟,急诊心电图:Ⅱ、Ⅲ、aVF段弓背抬高0.3~0.5mV,V1~V5导联ST段下移0.1~0.3mV。急查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U/L,乳酸脱氢酶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溶栓等综合治疗,2周后出院。
该患者为中青年,以腹痛、恶心呕吐为临床表现,最初以胆囊炎治疗。这属于一种以胃肠道症状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其原因为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几乎都是位于心脏下壁,当下壁心肌缺血缺氧时,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的刺激和心排血量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常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本例患者以腹痛、呕吐为首发表现,按急性胆囊炎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反复呕吐可加重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使心肌梗死加重。故出现不明原因消化道症状,特别是症状与体征不符时,应该即时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等检查。
低血糖昏迷与急性脑血管病,傻傻分不清男,64岁,因“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利3小时,昏迷15分钟”入院。患者3小时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未予重视就去睡觉,后家属发现呼之不应,急呼救护车送至急诊。查体:嗜睡,右侧肢体肌力下降,右侧巴氏征可疑阳性。初步诊断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查头颅CT右侧基底节区可疑腔梗,给予脱水降颅内压后意识仍不清。后查指尖血糖1.5mmol/L,经给予高糖后,神志转清,无任何后遗症状及体征。
急性脑血管病是急诊科经常碰到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以意识、言语障碍、偏瘫等为首发症状,并可经头颅CT等检查而确诊,误诊较少。而低血糖昏迷伴偏瘫,是一种暂时性偏瘫,常伴有意识不清,与卒中很相似,极易误诊;因其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若诊断和治疗延误,则可能引起患者不可逆性脑损害或死亡,应特别重视。
低血糖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致脑组织损坏可能是不可逆的,特别是在血液循环不畅的部位。对于本病,第一时间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痛苦,有效减少低血糖的不良预后。因此,对昏迷患者应常规立即行快速血糖测定,往往可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心得体会笔者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类似以上病例在以往的医疗实践中也并不罕见。且不说我国,据相关文献报道,即使在医学较为先进的西方国家,其医院急诊误诊率也在一个较高水平。所以,以目前医学水平,还不能做到杜绝误诊误治的发生,但我们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尽量减少误诊的发生。
在诊疗常规中,急诊医生应当重视病史的采集、详细的体格检查;当遇到症状体征与检查结果不相符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扩宽知识面,开阔诊断思路,避免“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及专科的局限思维,多提出几种可能;根据急诊的特点,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病症,适当的放宽辅助检查的适应证。
此文发表于《医院-医师在线》周刊年12月8日第期B1版,为本报独家,转载请注明出处哦!
点击广告图片可放大观看哦
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白癜风要怎么治疗好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