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粽子
图:TahelMaor
这个道理可能我的读者们大部分都知道,这篇文是供你们分享朋友圈给亲戚看的。
我们家对门有一个小男孩叫凡凡,今年五岁,上幼儿园大班,可可炒鸡喜欢和小哥哥在一起玩,我们也炒鸡欢迎凡凡来我家玩,毕竟只有他的体力和可可是匹配的,俩人可以在家疯跑一下午,也省的我们费尽心思给可可放电。
凡凡和姥姥、姥爷住,主要生活起居由姥姥照顾,爸妈工作忙,一周来看他一次。凡凡的姥姥是一名护士,为人特别和善,有的时候甚至会有点过于客气了。有的时候凡凡姥姥加班,就会委托我妈去幼儿园接一下孩子,幼儿园也就在小区里,不费什么劲儿,不过凡凡姥姥还是因为这样的举手之劳就隔三差五给我们家拿各种好吃的,我妈想回礼,被我拦住了,我想,这要再回过去就更没完没了了,哈哈。
因为凡凡是哥哥,所以会有很多新奇的玩具,是可可没见过的,可可自然会很想要,我们在家的时候就会鼓励可可拿出一样自己的玩具和哥哥交换,两个人换着玩,都开心,不过有的时候凡凡姥姥看到了就会要求凡凡把玩具给可可,而且不允许凡凡拿可可给他的玩具,原因是大家都能猜到的:你是哥哥,你要让着弟弟,你不能拿弟弟的东西。
凡凡肯定是不高兴的,但是估计也习惯了姥姥的理念,一般也就是垂头丧气一下,不会大哭大闹。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其实我和我妈都还蛮尴尬的,我妈会对凡凡姥姥说:没事的,他俩一直是交换着玩。我会偷偷的把可可拉到一旁,告诉他,偷偷给凡凡哥哥一样玩具,交换玩,而且不能让凡凡姥姥发现。
可可接到秘密任务超级兴奋,就偷偷摸摸把哥哥拉到小房间去,给哥哥一样自己的玩具,还嘱咐哥哥别被姥姥看见了。这个时候凡凡就又高兴起来了。凡凡姥姥发现以后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再说孩子几句,不过一般都被我和我妈打个岔就岔过去了。
凡凡姥姥是个很好很负责的抚养人,凡凡也是一个很懂事儿的孩子,但是单就分享玩具这个问题上,我真的觉得孩子不需要这么“懂道理”。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在上小学前都处在“前道德水平”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
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
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
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我来翻译一下:
孩子在进入小学以前,甚至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都还没能力发展出“友谊”这个概念,并不是他们不懂道理或者大人没有教好,而是人类心理发展本就如此。
这个时期他们和同伴的关系就是靠“交换”来维系的。你有一个好东西,我有一个好东西,我们交换,好了,现在我就喜欢你了,你就是我的“朋友”了,如果哪天你不给我交换了,那你就不是我的朋友了(就是这么直接)。
而很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表现出超龄的成熟,比如,要求两三岁的孩子懂分享,要求三四岁的孩子就要学会礼让。
我回想了一下,大部分人对于孩子的宽容大概从孩子会走路会说话以后就逐渐消失了,我见过有妈妈问我,不到一岁的宝宝总是抢玩具,是不是性格不好。
而我们推崇的那些懂事儿,成熟,听话,只是孩子屈服于你的权威,害怕失去你,或者害怕失去你的爱或者肯定,而表现出的一种顺从。比如,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用自己对孩子的喜爱或者陪伴作为威胁:你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你再这么做爸爸就不理你了,你要是这样爸妈就走了,不陪你了,等等。
这招很好用,因为没有孩子是不害怕自己父母不爱自己了的。(打个岔:在恋爱中经常要去确认对方是不是爱自己的人,小时候这一类话一定没少听。)
我们用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得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个年龄的孩子压根就不能理解什么叫分享,为什么要分享,他的认知是被外力扭曲的,他所内化的是:我不这样做就会失去我父母的爱,而并不是分享能够带给他快乐。
当分享这个品质和恐惧挂钩的时候,孩子会活的战战兢兢,因为规则不是他自己领悟到的,而是父母以爱或肯定为威胁强行定制出来的,而且很多家长并不只在分享这一件事上运用这样的杀手锏,而是处处都用。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的规则是很僵化的,就是因为某些规则感建立的过早,在还没能拥有较为健全心智的时候就被灌输进去这些十分强烈的非黑即白的规则概念。对于孩子来说,犯错就等于死,而带着这样的感受成长起来的人,成年以后也会拥有较为僵化的规则感和道德感,容易为了规则、道德和别人在语言上拼的你死我活。
最近给可可报名幼儿园,入园须知里有写到孩子每天要带一样自己的玩具和一样小点心,用于和别的孩子交换。这样的做法就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交换是需要自己有筹码的,这其实也是我们成年世界里的规则,等价交换,公平交易。
我们都不喜欢自私的伸手党和奉献致死的圣母,那么,就不要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我是可可的粽子妈,90后心理咨询师,家有两岁萌宝,专注0~3岁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欢迎大家在对话框里向我提问各种育儿、家庭问题,我会在每周六做一次问题大汇总,一对一的问题解答。
育儿路上,让我陪你一起,慢慢走。
粉丝小福利
◆◆◆
妈妈群持续招募中!!!
1.群里所有的吐槽都会变得有意义,因为我会带着大家一起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解读各种生活细节、鸡毛蒜皮,即使是吐槽也会变得高大上且有营养!
2.我对儿科知识有收集癖,看起科普文章根本停不下来,理智爱娃,科学育儿,这是必须的核心宗旨。
3.想要进群的,添加我的私人号:kkdzzm_zz(不私聊,心理咨询师是按小时收费的,你懂得,如果需要预约心理咨询,可以先看底部的预约须知。)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当然是既懂儿童心理又懂科学育儿的妈妈们啦!来吧~小富婆们!
推荐往期心理好文点击即可回顾如厕·如厕引导这件小事
断奶·母乳两年终断奶,分享一下恋奶狂魔的断奶历程
营养·钙,铁,DHA,益生菌,VD到底该怎么补
情感·你是一个“乖”的过分的媳妇吗?
婚姻·《我的前半生》:不懂这五点,最好别结婚
性教育·性教育如何做,看这里
育儿·可怕的一岁、两岁、三、四、五岁
护理·宝宝发烧时居然需要吃这种东西?
心理·家教好不好,看看孩子怎么和别人玩就知道了
心理咨询师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