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心理学上又被称为“迎合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掩藏自己情绪,照顾别人的需求,害怕起冲突。
所以他/她们会压抑自己的需求。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
有一个五岁多的小女孩叫向日葵(葵葵)。
一天,她跟着妈妈下楼出去玩时,很巧碰到了楼下咖啡店的老板,咖啡店老板手里刚好抱着一大包瓜子,就抓了一把递来给葵葵吃。
葵葵看着这个每天上学都会遇到的老板又看了看瓜子,有点害怕,摇了摇头。
咖啡店老板温和地说:“没事,很好吃的,拿去吃吧。”
这个时候,葵葵直接跑到妈妈背后探出了半个头,抬头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咖啡店老板手里的瓜子,还是摇了摇头。
葵葵的妈妈笑了笑说:“我家葵葵很乖的,没有经过我同意,从来不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说的时候脸上还挂着特别得意、自豪的表情。
但是葵葵一直盯着瓜子,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眼里除了渴望,似乎还有一丝恐惧。
其实不难想象在此之前,葵葵的妈妈可能已经无数次地阻止过葵葵接受别人的礼物或食物,可能还批评过她。
可能葵葵的妈妈认为小孩子拿别人的食物是没礼貌的,也会有危险,亦或是会显得家里很寒酸。
那么,后来的葵葵呢?
她已经把这些声音内化成自己的一种人格。
即使妈妈不在场,她也没有办法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甚至害怕做出违背妈妈意愿的事。
所以,向日葵的成长环境如果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成年之后可能就会带着一种讨好,甚至有一种怯懦的人格去生活。
二。
向日葵结婚了。
今天是结婚纪念日,她跟老公约好了早点回家,准备烛光晚餐庆祝一下。
就在葵葵晚饭快做好的时候,接到了老公打来的
“老婆,对不起,原本刚刚已经准备要下班,可是公司大老板来了,我的主管希望我去陪一下,我想问问你的意思,如果你要是实在不希望我去,那我就不去喽。”
作为带着讨好型人格成长起来的葵葵,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
“没事,你去吧。”
因为只有这样的回答,她老公才会如释负重,放心地去陪领导。
而放下电话后的葵葵,望着空荡荡的屋子和一桌子的菜,失落与孤独油然而生,心中的懊恼也一并袭来。
“诶,我干嘛同意他去?明明不希望他去,我干嘛要装懂事,怎么那么没用,怎么那么笨,还来问我同不同意?
诶,肯定工作比我重要多了,他一点都不懂我,都不爱我。”
她就这样子不停地攻击自己,以及她的老公。
你说,她过得开不开心呢,肯定不开心,那她老公回来以后呢,她是不是很容易摆臭脸给老公看?
而这个男人就会很懵:“诶?我不是问过你吗,你不是同意了吗,你到底在气什么呀,你真是不可理喻。”
那是因为戴着乖巧的、讨好的人格面具,而面具下却是愤怒无力带来的焦虑内核。
而这个人格就是葵葵所熟悉和认同的既定事实,甚至已经渗透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此设定下,她也早已不知道原来的自己是怎么样的了。
三。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大部分是因为原生家庭。
一个人的核心人格早在他/她还是幼儿时期,甚至婴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而这种人格一旦形成,也有可能产生不可逆性,例如:
在点完奶茶之后不好意思拒绝店员给自己推荐的优惠规则,因为假装维持良好的关系,可以减少自己内心的愧疚与负罪情绪;
在群体活动中,因为觉得自己弱势,害怕一旦说出自己的想法就会被孤立,担心自己的想法不被其他人接纳;
在社交中,总是觉得别人比自己要厉害,担心别人会不高兴而经常迎合别人的观点,这种迎合来自内心的胆怯;
「讨好型人格」往往表现在不够自信又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同时又害怕别人忽略掉自己的想法。
表面看似平静似水到了晚上也会感性到极致,幻想一个人的生活又害怕孤独的矛盾综合体。
对任何的请求几乎都有求必应不太懂得说“不”,而没有了自己的时间,感觉愤怒的同时却又无能为力。
这种人格衍生出来的生存环境对我们并不友好。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完美的成长样本和原生家庭,与其抱怨不公,不如抱着“我若盛开,蝴蝶自来”的心态。
所以,要盛开。
刮再大的风、下多大的雨,它们都只能影响你的成长速度,影响不了你就是要获得瓜子的意志。
向日葵啊,你的头上一定会有小太阳。
是一定哦。
晚安。
作者/罗紫风编辑/罗紫风配乐/等到世界颠倒感谢/爱可可作者/爱可可的鸭罗紫风我想吃不二家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