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可逆性脑卒中治疗专科医院 >> 可逆性脑卒中症状 >> 桂林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学科考

桂林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学科考

 

物理科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考试要求

考试范围为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年版)所规定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九年级)。

二、考试内容

从知识、技能、科学探究等方面进行考查,知识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主题,而技能和科学探究融合于知识内容中。

1.知识的考查要求

知识的考查要求分为了解(知道)、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了解:能记住知识的主要内容,能列举相关的实例,能判别相关概念,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认识: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最近的相关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最直接的相关现象。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或情境进行联想,或能解释相关的现象,能利用该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对该知识进行扩展。

2.技能的考查要求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用图表记录、描述实验数据;会使用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从实验数据中得出实验结论。

3.科学探究的考查要求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实验观察等情况中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尝试对问题的成因或结果进行猜想与假设;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会收集实验证据并进行分析论证;尝试对实验进行评估、调整和改进。

具体的考试内容及要求在下列附表中列出。

附表:                知识内容及考试要求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物质

物态变化

温度

知道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通过实验,知道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以及熔化和凝固图象;知道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通过实验,知道沸腾现象;知道沸点和沸腾图像;知道蒸发现象和蒸发过程中的吸热及其应用;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了解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和水循环现象;

知道当地水资源环境,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质量与密度

质量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能将物质的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

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

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运动与相互作用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声音的传播形式和传播速度;了解声音的波形图。

知道回声。

知道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

了解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和现代技术中的有关应用。

知道声音的分类等级。

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特性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知道光路的可逆性、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知道红外线及其实际应用;知道紫外线及其实际应用。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一些实际应用;

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它们的发展。

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眼睛和眼镜

望远镜和显微镜

续表: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运动与相互作用

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会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知道机械运动,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

信息的传递

电话

知道电话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了解波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电磁波的海洋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信息之路

认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

弹力

重力

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二力平衡

摩擦力

压强

压强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液体的压强

大气的压强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浮力

浮力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会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简单机械

杠杆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生活事例或实验,了解滑轮的特点及应用。

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滑轮

机械效率

能量

功和机械能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能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功率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续表: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能量

内能

分子热运动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了解内能和热量、温度的关系。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内能

比热容

内能的利用

热机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热机的效率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电流和电路

两种电荷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知道电流;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使用电流表;

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电流和电路

串联和并联

电流的测量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电压

电阻

电压

知道电压;会使用电压表;

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

知道电阻;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知道变阻器改变电阻大小的原理,了解变阻器的规格和使用方法。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电阻

变阻器

欧姆定律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

会设计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会用图像说明实验结论;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欧姆定律

电阻的测量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电功率

电能 电功

会使用电能表;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会设计实验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电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焦耳定律

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了解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安全用电

续表: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能量

磁现象 磁场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磁感线的方向。知道地磁场。

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方向。

了解电磁铁的优点及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及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电生磁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电动机

磁生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

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开发利用情况,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核能

太阳能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实验

基本操作类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会用表格或图像记录、描述实验数据;

会使用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从实验数据中得出实验结论和进行分析论证。

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能对实验进行评估、调整和改进。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三、考试形式与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容量

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构成。选择题主要是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作图、实验与探究、综合应用等题型。每种题型包含若干小题,小题题量为28题左右。

(二)题型的数量比例

单项选择题约12题;填空题约8题;作图题约2题;实验与探究题约3题;综合应用题约3题。

(三)题型的赋分比例

全卷满分为分,单项选择题约36%;填空题约16%;作图题约4%;实验与探究题约20%;综合应用题约24%。

(四)内容的赋分比例

物质约12%;运动和相互作用约38%;能量约50%。

五、试卷难度

全卷难度值为0.70±0.03。试题难易比例为6∶3∶1。容易题(p≥0.7),中等题(0.7﹥p﹥0.5),较难题(p0.5)。

化学科

一、考试要求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年版)》为依据,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规定的内容为考试范围,要求能考查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考查初中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杜绝偏题、怪题和人为编造的繁难试题。

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突出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的考查。重视考查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基本的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一)科学探究

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学习内容

标准

1.我们周围的空气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水与常见的溶液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4)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5)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6)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7)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8)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9)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金属与金属矿物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3)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7)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学习内容

标准

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3)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微粒构成物质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认识化学元素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4.物质组成的表示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学习内容

标准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3)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4)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3)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3.质量守恒定律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学习内容

标准

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5)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杜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化学物质与健康

(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3)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

(2)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4)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三、考试的形式与时长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长:分钟。

四、试卷结构

全卷由I卷和Ⅱ卷组成。I卷为选择题,赋分40分;Ⅱ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四种题型,赋分60分。全卷共五大题30小题,满分分。

各部分内容及比例:

科学探究约占25%

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30%

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15%

物质的化学变化约占18%

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12%

五、试题难度比例

试卷整卷易、中、难题目比例约为6:3:1,难度系数(p)控制在0.70±0.03左右。

容易题(p≥0.7)约占60%

中档题(0.7﹥p﹥0.4)约占30%

难题(p≤0.4)约占10%

思想品德

一、考试要求

(一)考试目的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广西关于中考改革的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思想品德》实验教科书为依据;以生活为基础,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在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命题的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融入生活、突出地方特色”,凸显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时代性”的特点。

1.导向性原则。试题体现学科德育功能和价值取向,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事件为载体,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将正确的价值观蕴涵在试题之中,突出时代性和教育性特点,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基础性原则。试题严格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两试合一”的特点,重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考试内容的基础性。

3.全面性原则。试题在全面考查考生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考生在具体、开放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以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甘肃白癜风医院
儿童白癜风饮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akf.com/wadzz/128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