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就业难度加大大学毕业生去留犹豫
留不留在广州? 中山大学气象专业研究生张小秀非常犹豫。目前她已拿到了佛山的一个offer,虽然该地距离广州市中心才30分钟的高铁距离,但是毕竟不是广州城区,她在推敲是否是回某省会城市的老白癜风可以治好吗家。 "佛山与广州还是有差距,主要是佛山的教育差距太大。"她说。 张小秀还没到体检时间,这意味着她去不去佛山,还有推敲的空间。 张小秀的犹豫,是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大学毕业生是否是留在本地或离开到更基层城市工作面临两难的一个缩影。 目前3地由于城市范围膨胀严重,对人口户籍越来越收紧,大学生留在本地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此前几年,北上广的学生留在本地工作比例已开始着落。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近年来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回原籍地或其他地区就业人数逐年上升,从过去的10左右升至现在的30。 广州的情况也类似。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调研员谢向军告知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广东大学生签约的情况正在统计,不过从过去的趋势来看,由于更多地引导了大学生向粤东、粤西北地区工作,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留在广州工作的比例在着落。 北上广就业难度加大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受北京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范围,向周边地区疏解非核心功能的影响,今年在京读书的毕业生留京难度加大。 此前北京、上海公布的数字显示,到4月底,北京、上海毕业生签约率在30-40之间,与去年基本持平。 这与今年北京继续收紧留京指标有关。今年北京应届毕业生人数到达23万,比2013年多7000人,其中北京本地生源不到10万,其余的10多万人,实际的留京名额只有1万人左右,而且继续实行本科毕业生不大于24岁、硕士生不大于27岁、博士生不大于35岁的规定。 上海、广州没有户口限制1说,但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前往该地就业的毕业生增多,这使得上海、广州高校毕业在本地找工作的压力不小。 中山大学气象专业研究生张小秀就发现,自己有在北京读研的学生今年回到广州找工作,但是实际本地提供的机会在减少。 比如去年该校气象专业学生去华南空管局的有3个,今年一个都没有。广州市气象部门都没有进人计划。乃至深圳气象部门也没招人的安排。 而即使去广州周边城市气象部门,竞争也非常剧烈,张小秀乃至遇到了北京大学、清华,乃至香港读大学的相干专业学生。"本科时都在广州读书,硕士毕业了,还是要一样一起竞争。" 根据了解,广东全省有75万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要找工作,比去年增加了5万。本地生源毕业生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好为47万多,也比去年增加了3万。上海2014年高校毕业生总量为17.8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提供的岗位比去年增加了20,接近10万。但是每一年有其他省市高校毕业生在上海就业,这使得上海各个大学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竞争压力大。 比如去年,截至2013年12月底,从上海高校和外省市高校共引进2013届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3.85万人。 而北上广由于一些产业疏解和产业升级的因素,就业岗位新增量遭到了影响。 据了解,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班的2010级的28名毕业生,除4人出国或考研外,其余由于传统媒体招人缩减,今年到传统媒体的只有30,大部分去了与专业相干的工作,如进入电视剧评估行业、影视制作公司,还有部分进入企业从事广告策划工作。 但对非热门专业来说,情况就不是那么乐观了。上海大学文学院2010级共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历史三个专业136名毕业生,由于专业不对口,除去30的学生考取外校研究生或直升本校研究生外,目前已签约报到的唯一5人,还有1人考取公务员,大部分学生还在实习当中,没有明确的去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对一些基础文科、基础理科,不能单纯用就业率来评价学校,如果这样的话,很多文科专业都要砍掉。 对211、985院校,根本不能用就业率来评价它。"国家现在用单一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学校,导致现在学校变异了,应当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他说。 大学毕业生去留犹豫 大学毕业生到底该不该留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确是两难。 以传媒大学为例,今年很多发达地区,乃至有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的广电部门到该校招毕业生,但是某些省会城市广电部门,在该校居然出现了招不满人,不能不延期招人的情况。 对此,1名今年毕业的该校学生指出,主要的缘由是,在京读书的学生还是更愿意留在北京。目前他所在的本科班,几近无一人能解决北京户口,但即便是漂,也喜欢留在北京,而不是回老家。"回老家的话,除非是发达地区,否则一般不愿回去。"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近年来虽然逃离北京就业的学生比例增加,但是留下的总比例仍很高。 比如2013年5所211北京高校就业报告显示,半数以上毕业生选择留京。北京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生签约北京单位的比例更到达71.79。人民大学有77的毕业生首选在京就业,终究有56.78到达了目的。 此前有数据显示,2003年,清华毕业生留京就业率超过70,而2013年,只有50左右。 根据上海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近年来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回原籍地或其他地区就业人数逐年上升,从过去的10左右升至现在的30。 对越来越多的学生最后离开北上广、走向基层的情况,武汉劳动市场主任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认为,去基层也没什么不好,只要有好的职位和收入,学生还是愿意去的。 根据了解,目前中西部省分的高校签约率,比北上广要高10个百分点左右。不过这可能仍得不出西部能解决更多就业岗位,大批一线城市高校毕业生愿意前往的结论。 熊丙奇认为,2三线城市在人才发展、人才评价、人才提升方面,相比一线城市而言,其实不规范公平。很多毕业生更加愿意到北上广,是由于,"北上广比较公平,虽然人才竞争很剧烈,2三线城市用人环境并没改进。"
当前时间: